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莆田汽车 > (车讯)如何让汽车业人才不再“喊渴”

(车讯)如何让汽车业人才不再“喊渴”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3 12:12:01 阅读:

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当我第一次加入公司时,我在校园里学到的公式真的必须应用,我的头脑是空·怀特。”回顾2014年刚开始工作的那个秋天,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R&D研究所动力总成研究所的工程师黄平辉总是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时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黄平辉一头扎进了发动机研发。然而,发动机研发的知识是巨大的,很难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理论与实践脱钩”是她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让黄平慧意外的是,她一入职,部门就根据她的“人才画像”给她配了一个专业的“师傅”,并和她签订了“师徒合同”。在后续的工作中,从工作作风、工作思路到前瞻性的视野,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对于发动机研发,如果没有师傅教你怎么做,你可能三四年都碰不到门道。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逐渐走进了大门。”黄平慧说:“通过新的‘师徒’模式,我像一棵小树苗,扎根于自主研发的沃土,汲取养分,一点一点成长。”

如果说高校是汽车人才的蓄水池,那么企业就是助推人才成长的加速器。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人才培养和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在汽车行业,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缺一不可,人才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向“智能化、电气化、共享化、网络化”的转型,企业对新人才的“渴求”或成为行业常态。

(车讯)如何让汽车业人才不再“喊渴”

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已成为每个汽车企业的“必答”。

“教师和学徒”的新模式为年轻研究人员弥合差距铺平了道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在R&D领域,分享R&D文化的传承和无私奉献是非常重要的。

黄平慧告诉记者,在一汽R&D学院,以“师徒”为主要载体传播、帮助、带活动,一直是一种传统。

“狭义的‘师徒’是指下班后,公司为每个新员工指定一名老师,教授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但事实上,在R&D体系中,每一位前任都是我们的主人。他们在工作和解决问题方面传授知识和经验。”黄平慧说。

在她看来,一方面在大师们的帮助下,她能够在研发上“快速入门”。同时,多年的行业经验为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9年初,在电动增压器开发过程中,项目陷入布局方案的确定。借助1.5l项目经验,汇对各布局位置的优势、劣势和潜在风险进行了计算分析。但是经过三个月的深入扫雷研究,她推荐的方案与国外专家的经验和认知大相径庭。

“因为计算足够详细,所以我对自己的计算结果很有信心。所以我率先电控和测试,第一次在台架上完成了电动增压器的见底测试。”黄平辉表示,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喘振和超速问题,将功率的瞬态响应时间从3s缩短到0.3s,为加强产品加速的“推回感”提供了关键的功率支持。

在黄平慧看来,这样的自信和坚持,来自于师父教她“寻根”的工作思路。

“在进行一些性能优化或设计时,有些方案可能会因为优化过程中测试结果不佳而被我们排除在外,但我的师傅会让我分析每一个失败方案的原因和原理。”黄平慧透露,一开始她觉得没用,过了很久才意识到本质。

“失败的方案往往有很多设计漏洞。如果不整理研究清楚,可能会在下一个设计中遇到。而且在每次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黄平慧说。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R&D学院除了“师徒师徒”模式外,还构建了“旗帜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了全员“赋能工程”,注重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和工匠集群培养,为汽车青年成长铺路。

任职六年后,惠从跟随Master分析数据、做仿真计算的菜鸟,逐渐成长为一汽gb平台发动机的性能总监。“以后我会继续这个传承,帮助更多的年轻工程师脱颖而出。”

有了工艺精神,教室无处不在

一汽研发中心的厂房里有一个200多平米的空房间。每周都有20多名年轻员工准时来这里参加数控铣削技术讲座。这个专题班今年已经开展了12次以上。

站在三尺平台上的不是特邀专家,而是一汽研发部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秀。杨永秀经常要为这个每周一次的讲座准备好几天。12节课下来,他的ppt超过了100页。

2018年,杨永秀师徒工作坊正式成立。在车间里,在杨永秀的带领下,许多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学习技能,解决技术难题。许多年轻员工声称,这已经成为他们在企业中的“二等品”。

“在师徒作坊建立之初,就有必要开展技术研究,实现技术传承。”回忆起当初成立车间的初衷,杨永修感慨万千。

2010年,杨永修进入中国一汽技术中心,正式进入“数控领域”。刚进厂时,他被汽车生产线上新颖的设备和技术蒙蔽了双眼。

“在学校实习的时候,所有的操作都很小。一下子看到汽车生产线上的机床,就觉得启动不了。”杨永秀说。

自2012年起,杨永秀在一汽R&D学院加工中心师从数控班班长、高级技师知望,并在随后几年接受他的一对一指导。

杨永秀还记得,2018年,他报名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在赛前准备阶段,知望提前一个月开始和他一起训练。

“每天早上6点,我和师傅就出发去训练场,训练到晚上10点。师傅帮我一一排除技术难点,提高加工速度。”杨永秀说。

在本次比赛中,杨永秀获得全国数控加工操作工决赛第五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术专家”荣誉称号。在杨永修看来,他的成长与主人的帮助和陪伴息息相关。

“看到杨永秀得奖,我比自己还开心。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作为大师最大的心愿。”王芝如说。

如今,杨永修已经成长为R&D学院数控加工团队的中流砥柱。他尝到了“教师带教”模式的甜头,他决心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发扬光大。

工作上,杨永秀带领三个徒弟,现在都具备了熟练操作五轴数控机床,调试复杂零件加工的能力。

同时,杨永修还在车间培训了10多名普通铣床和操作工,教给他们从数控机床认知到编程的技能。同时还在一汽铸造厂和轴齿中心交流培训了近百名一线工人,分享了比赛经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转型形成了历史的交汇点,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政府搭建平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

领英最新报告《2020年人才趋势报告——改变人才吸引和留住的四大趋势》,随着21世纪进入新的十年,人们对企业应该如何对员工负责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比如90后更注重培训,36%的人把培训作为考虑新工作的首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有责任帮助多个年龄段的团队做到最好,不断为促进合作和知识交流创造条件。

这两天,杨永秀再次投入到训练中。与2018年参赛不同,这次杨永秀想“护送”他的两个徒弟,为一汽集团的技能大赛做准备。

就像当年被授意的时候,杨永修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在训练的时候。

“现在车间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70%以上都是90后。现在,我也是老师。我有义务和责任把我所知道的传递给他们,把这些知识传递下去。”杨永秀说,只要有手艺,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技能的课堂。

标题:(车讯)如何让汽车业人才不再“喊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