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力电池安全凸显 一年已发生27起自燃
本篇文章1775字,读完约4分钟
8月19日,深圳一微型电动面包车在充电过程中起火;8月22日,山东聊城一辆快递电动卡车起火;8月25日,成都某魏玛ex5在魏玛汽车研究院园区自燃;8月26日,安徽铜陵一辆安凯电动公交车在路边起火;8月28日,一辆充电面包车电动车起火;8月31日,一辆力帆650ev在广州街头起火;9月1日,长春街头的一辆特斯拉被怀疑起火。同一天,网友行车记录仪拿着电动车起火;9月5日,珠海3辆充电电动车起火,宁波6辆公交车自燃,其中至少有4辆电动车;9月6日,一辆奔驰电动车在合肥起火;10月10日,一辆长安本本在北京海淀区起火...
近两个月频繁发生的自燃事故,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引起了行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质量的担忧和担忧。
据新京报记者近期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时,今年以来至少发生了27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
随着自燃的正常发生,行业开始审视自燃背后的技术和质量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之一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
电池验证周期减半是主要原因
据新京报记者报道,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几乎覆盖了市场上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
针对自燃的原因,有专家总结如下:一是碰撞导致燃烧,发生在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中;二是电池散热不足导致燃烧,这在静态停车中很常见;第三,系统短路引起燃烧;第四,电控系统有问题,充电过程中有燃烧。
比如力帆650ev今年8月31日发生自燃,就是电控系统的问题。经现场调查检测,厂家初步确定车辆电池起火原因为:广州淋雨2小时以上,导致电池微漏。客户淋雨后没有主动联系服务站检测,然后电池因电池芯短路起火。
8月26日铜陵纯电动公交车自燃也是电池故障造成的。据司机描述,在行驶过程中,仪表盘上的一级故障灯报警,汽车瞬间断电,电池起火,有声音传来。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车辆电池明显损坏。
事实上,目前自燃事件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电池系统的缺陷上。业内许多专家认为,电池系统的缺陷是由于测试环节松散和产品验证周期缩短造成的。
“自燃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电池验证不足。”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检测中心主任王子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向高能率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验证工作尚未开展,即使用未经充分验证的电池。在车里。”
王子东解释说,所谓的验证是不够的,就是电池开发验证周期,至少需要三年,缩短了一半,只剩下一年半。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为了赶上补贴变更周期,缩短电池的测试验证时间,选择物理改进方法,削弱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开发一个产品,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去验证什么时候所有的流程都正常,没有发生意外,正常的产品需要三年。现在才一年半,不符合客观规律。”他指出。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成为关键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频繁自燃,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再次受到关注。在今年9月1日的国际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产业司副司长曲强调,安全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底线。“新能源汽车的自燃足以惊动整个行业。随着大量汽车公司涌入新能源,安全问题成为行业第一个冷水。这是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的。”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官方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60.6万辆,同比增长94%。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数已超过180万辆,仍在扩大。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有200多家,其中许多是新的跨境力量。
在9月22日举行的“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百人电动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表示,“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电池安全检测标签,部分企业甚至不具备电池安全检测能力”。
同时,一位在汽车公司工作多年的动力电池工程师也指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扩大,进入者越来越多,很多汽车公司由于规模、资金等各种原因,没有能力和时间进行反复测试和试验。
此外,据行业人士透露,由于国家政策将高密度动力电池与补贴挂钩,行业内部分企业为了获得补贴,争相推出高能量密度电池项目,而技术并不完全成熟,缺乏严格的验证。由于这些电池开发时间短,不成熟,验证测试环节缩短简化,各种产品问题随之而来。
高认为,补贴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挂钩没有问题,但必须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能量密度的提高不能太快、太频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必须稳定。
标题:(要闻)动力电池安全凸显 一年已发生27起自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