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胃寒“三分治七分养” 这些暖胃食疗方别错过
本篇文章1255字,读完约3分钟
庄河市东瓜川村的村民们照料着种植在温室里的蘑菇。经济日报记者苏大鹏照片
在辽宁省庄河市塔岭镇东瓜川村,一个20英亩的山坡上有1700多棵榛子树,承载着邹本珠致富的梦想。
“庄稼人愿意努力工作,但他们没有资本。如果没有扶持政策,他们肯定做不到。”邹本珠告诉记者。最初,庄河市对种植榛子的农民每亩给予两笔补贴,来自扶贫和林业部门,每亩补贴总额可达1000元。
在庄河,只要低收入农民努力工作,脚踏实地发展经济作物,当地政府就会根据农产品(000061)项目给予他们“致富补贴”。
邹本发,邹本珠的哥哥,也是一个勤劳的农民。在他的温室里,记者看到整齐堆放的蘑菇棒长出了长长的菌丝。邹本发告诉记者,蘑菇将在10月份收获并投放市场,到那时他的两个棚子的净收入将达到5万到6万元。冬瓜川村党支部书记张桂学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冬瓜川村利用大连市扶贫开发项目的资金,带动村民种植榛子和滑菇。为了引导和支持项目中的村民,政府为每个蘑菇大棚补贴6000元,为每个蘑菇袋补贴1元。
当村民们看到忙碌的邹本发并没有白忙,他们都准备建一个棚子来种滑菇。在邹本发的带领下,六位村民共同种植了巨大口蘑,他们共享生产设施和技术。邹本发说,集中连片后,也方便了券商以好价格买卖。“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工作要做,共同管理一个小康社会。”
庄河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对低收入村的援助不仅仅是给钱,而是让村民学会选择合适的行业,实现自己的财富。“前年,我们带着村民去了本溪、丹东等地视察工程。一路上,我们发现村民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促使大蝎子和滑蘑菇项目登陆。”负责人说。
庄河市有55个低收入村,占大连市低收入村的43%。近日,庄河市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引导当地村民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让勤劳的村民脱贫致富。自2016年3月以来,庄河市55个低收入村工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到10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67元增加到12367元,年均增长15.3%。三个村庄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4000元。
庄河市委、市政府将扶贫工作的成效纳入到行业和乡镇的绩效考核中,确定了扶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打了一场硬仗。地方市、乡、村组织共同努力,市级部门各司其职,整合部门资源,落实产业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在低收入村,把项目资金集中在低收入村。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种措施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共同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党组织+电子商务+农民”、“党组织+企业+农民”、“党组织+扶贫车间+农民”、“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民”等扶贫模式,构建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物流四大扶贫平台,促进番茄、水果、草莓、食用菌四大扶贫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庄河市已充分利用大连市专项扶贫资金,55个低收入村全部实施了工业扶贫项目,工业扶贫项目100%实施率目标已提前两年完成。项目总面积10000多亩,新增设施和工棚2900多处,净面积4260亩,总投资3亿元。(来源:经济日报记者苏大鹏通讯员徐菊)
标题:(养生)胃寒“三分治七分养” 这些暖胃食疗方别错过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