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技术+模式”激发商业航天发展红利
本篇文章2638字,读完约7分钟
不久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11号海上运载火箭在中国黄海成功发射,7颗国产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试验。在美国,spacex公司还使用猎鹰9号火箭将首批60颗starlink卫星送入空.台
来自太空的新空气来自海洋。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前景如何?现有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长征11号火箭海上发射成功,“技术+模式”的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商业航天发展的红利,最终推动整个航天经济的进步。
“红云”和“红岩”出道:中国版的“星链”计划应该要聚齐了
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这两大航天“国家队”,都提出了各自的低轨小卫星星座计划。
无论是航天科技公司的“红岩”星座,还是航天科技公司的“红云”项目,中国版的空低地球轨道小卫星星座计划都应该是拥挤不堪的。
“红云”项目计划总共发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通过联网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他们将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携手运营,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
根据计划,整个“红云”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底发射第一颗星;第二阶段,十三五末推出四颗商测星;第三阶段,到“十四五”中期,完成天地一体体系建设,具备全面运行条件。
“红岩”星座一期预计于2022年完成并投入运营。系统由60颗核心骨干卫星组成,主要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等功能;第二阶段预计于2025年完成。该系统由数百颗宽带通信卫星组成,可以实现世界任何地方的互联网接入。
“红岩”星座系统建设完成后,将具备全天候、全天候、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全球双向通信能力,为海洋、南北两极、偏远村落、山区等地的用户提供通信保障,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通信通天下,永不断连”。
“未来,红岩星座将面向全球商业市场,解决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的痛点。同时,作为中国空资源战略的先行者和先锋,它承担着国家使命,捍卫空.的安全和主权”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周志成说。
面对大众最关心的个人应用问题,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云表示,“红岩”星座实现全球覆盖后,个人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支持用户从地面网络切换到卫星网络,用户终端和体验保持不变。
这两个阶段的系统完成后,数百架“小红鹅”可以填补空白地表面的通信空白,并建成中国独立的“海、陆、空天空”一体化卫星移动通信and/きだ
部署了这么多小卫星的火箭如何护送卫星上天?
“火箭是连接人类和泰空.的梯子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太空舞台有多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家系列运载火箭第一总设计师龙乐豪指出,根据现有的发射场资源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如此庞大的卫星星座计划将是对运载火箭生产制造的一次巨大考验,需要开发成本低、可靠性高、运载能力强、生产开发周期短、发射响应快的火箭型号。
作为中国“国家商业航天队”的代表,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正在为其第一枚商业航天火箭“杰龙-1”的首次飞行做准备。
中国长征火箭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表示,商业航天要面向社会资本,利用社会资源,打破传统的规划体系和支撑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国火箭发射服务质量,降低进入空空间的成本。
唐亚刚认为,与美国的大资本运营模式不同,未来中国的商业航天将长期由国家队主导,同时刺激和带动民营航天力量携手进步。
航天发展,动力第一。民营航天企业作为中国航天强国的“小鲜肉”,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不久,蓝箭航天研制的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缺”(tq-12)成功试飞。这是继spacex和Blue Origin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研制10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团队。
“使用液氧甲烷作为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更加环保和经济,产品成本可降低50%,生产和装配时间可缩短70%。它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了积碳的产生。这对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和深空探测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蓝箭航天首席执行官张长武说。
商业航天的变革之路:让火箭像汽车一样
“如何以更加开放和一体化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发射能力,是商业空间发射产业化和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唐亚刚坦言,在国内每次上线的成本都很贵,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有业内人士指出,酒泉、西昌、太原、文昌的发射站数量和执行任务能力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巨大的发射需求。长征11号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为中国的发射场选址开辟了“新天地”,为中国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长征11号副总指挥金鑫表示,未来10年,国内商用小卫星约1700颗,国外商用小卫星约6200颗,不同倾角的卫星并存。
“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不仅可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能力,还能有效解决火箭航行区和残骸区的安全问题,避免大规模人员疏散,为海上发射提供更广阔的区域和更低的纬度。选择,”金鑫说。
此外,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任务也是典型的商业航天发射任务。除了首次下海的发射环境外,这种长征火箭还有自己的别名——cz-11wey。这代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商业合作模式,“打开了一扇窗”。
Wey是国内独立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旗下的豪华suv品牌。记者了解到,中国航天与国内企业的商业合作不乏先例,但这次企业获得了冠名权,开创了中国航天与企业品牌联合命名火箭的先例。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航天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等显著成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经历了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学习,再到积极研发,市场份额逐渐增加。”长城汽车副总裁兼wey品牌营销总经理柳岩表示,他们有着共同的抱负,有着共同的自主创新和追求进步的精神,有着对质量的终极追求,这已经成为合作的共同点。
“这种合作只是前奏。汽车工业成熟的大规模生产经验和技术体系对商业航天非常有用。”柳岩表示,双方将共同建设“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在质量体系和检测、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材料应用和氢能技术研发等核心技术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双方互创互让的成果有望应用于自有品牌汽车,让大众触手可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一些学者认为,以“星链”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卫星星座互联网计划的动机之一,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卫星和火箭,颠覆以往在航天领域简化和定制某些部件的生产模式。通过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商业航天的卫星研制成本和火箭生产发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在未来,也许建造卫星火箭会像建造飞机和汽车一样。
标题:(要闻)“技术+模式”激发商业航天发展红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