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国人最适合喝白酒养生?专家:无稽之谈
本篇文章3103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科学家给出惊人答案:中国人为什么要喝白酒?文章“”让中国的酒鬼们兴奋不已,尤其是“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的观点,更是为酒鬼们在酒杯中继续享受衰老增添了更多的理由。但是,这篇文章中的一系列说法可靠吗?
说全中国人都是身体虚寒是无稽之谈
在证明中国人适合喝白酒时,本文首先抛出了“中国人体质冷”的论点。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古今中医都没有哪本书有过这样的论述。中国古人大多是被动素食者,动物蛋白摄入偏低,这是事实。但要“亏”,也是气血阴阳两虚。没听说只是阳虚。况且人与人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现代人的营养状况更多的体现在整体失衡上。例如,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1.1%和11.9%,分别比2002年高出7.3和4.8个百分点。中医说“胖子痰湿”,为什么坚持说“现在的中国人,不管大江南北,大多是虚寒体质”?
所以,根据中医分析,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在内的各种慢性病的主要病因在于大多数国人的虚寒体质。中医在肿瘤的病机上更注重“气滞血瘀”,典型的脾虚证病机即糖尿病,以“阴虚燥热”为特征。现代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更为复杂,既有寒凝,又有痰瘀。这种“虚寒体质”是一切疾病之源的理论,就像是复制了前些年流行的“酸性体质是一切疾病之源”的谬论,不值得反驳。
酒是凉的,所有的酒都是热的,这是谬论
红酒成了文章攻击的对象。原因是“红酒原料冷,酿出来的酒冷”,这显然是错误的。首先,中医食疗中的葡萄是平的而不是凉的;其次,无论酿酒的原料是谷物还是水果,以及其原有的食性,酿造后都会变热。所以清代医家张穆直言“凡酒热”,“天下无凉性酒”。王孟英还说,无论米酒、葡萄酒还是烧酒(也就是白酒),只有饮食习惯上的区别,性质上没有区别:“酒是热的,烧酒更烈。”
另外,喜欢《红楼梦》的人可能还记得鲍的姐姐告诉鲍的弟弟,用冷酒写字会握手。那么,古代的饮酒习惯是冷饮还是热饮呢?
其实中国人除了祭神、治病之外,至少在唐朝以前,是喝冷的。《李周天官藏·再世易》和《礼记·内则》中有一句话,“饮”是指米酒,“视冬”是指酒的温度要像冬天一样冷才好吃;《楚辞招魂》和《楚辞大招》中有“炸烂冰冻,使其凉”和“清爽冰冻,不独啜”两种描写,也是对冰镇糯米酒的欣赏,口感醇厚凉爽。因为酒是热的,冷喝可以纠正它的一些干燥,正好适合大多数人喝。
喝白酒和提高中国男人体质没有关系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全国体质监测公报》,我国国民体质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但成年男性体质达标率下降0.1%。”这种关于中国男性体质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确实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也有成年男性体质较差的数据。但人们主要检查的是皮肤褶皱厚度、腰围、体重、臀围、胸围、身高、台阶指数、握力、肺活量、闭眼单脚站立、坐位前倾、纵跳、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选择性反应时间等一系列指标。这里的体质是指个体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不同于所谓的“虚寒体质”
另外,喝白酒让男人“更高、更快、更强”,无异于从树上捞鱼。有研究证实,饮酒不能改善运动时的生理功能,但饮酒后肌肉的工作能力可能下降;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期竞争,酒精会损害身体的温度调节功能;喝酒的运动员更容易疲劳和脱水,在长距离耐力项目中表现更差。在一些强调反应速度的运动中,喝酒的运动员有更大的劣势,因为酒精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传统的药酒是米酒,而不是白酒
文章的观点是:“酒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不是饮食的一部分。最早喝酒是用来治疗一些关节痛的,比如胸痹,现在叫冠心病。”是真的吗?不对!汉代的《食货志》中有一句话,酒是“诸药之力”,但传统上是用米酒代替白酒入药。比如明代的李时珍说,酒的原料、配制方法、浓度不同,但只有糯米和白面曲制成的米酒才能入药。“酒有糯米、小米、糯米、糯米、小米、酒曲、蜂蜜、葡萄等颜色...酒不同,但米酒是入药。”
汉代张仲景撰写的《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痛”的方剂有“瓜蒌薤白酒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两种,即用7升至1桶“白酒”直接煎煮瓜蒌、茭白、半夏等中药。配方中所有药物加米酒,心能三玄,甘能缓中止痛,只是对症。古今度量衡,10升等于一桶,东汉一桶相当于现代公制中的2000毫升。在钟芳,酒精的消耗量是7升1桶,相当于1400毫升和2000毫升的公制单位。
现代所谓的“白酒”是指由粮食制成的蒸馏酒,用酒曲发酵,然后蒸熟蒸馏而成。因为酒精浓度高,所以着火了。在古代,它也被称为烧酒或热酒。想象一下,在上面两个药方中加入2升酒精含量60%的酒来熬药,真的很少见,也不符合临床实际。重点是,张仲景在的时候,中国人是不会酿造蒸馏酒的。
白酒其实是古人不想看到的“阿奇吉”
那么,文章中提到的“白酒产自中国”的说法有什么依据吗?真相是:最早的白酒是“洋货”,叫“阿奇吉”。蒸馏酒直到元朝才从西域传入中原。元朝蒙古御医胡思慧说,这种酒是“用好酒蒸后,带进阿奇吉。”明代李时珍也说:“火酒,阿奇酒。”"烧酒不是古代的法律,它的法律是从元朝开始创立的."
“Achiji”是阿拉伯语“araq”的音译。根据对1975年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铜酒壶的检验鉴定,确认其年代应不晚于金世宗大定时期,相当于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与《本草纲目》中关于烧酒“法源于元”的说法一致。
那么,古人真的用白酒养生吗?不对!酒是中医的药,普通人不宜长期服用。据笔者统计,古代药酒多用于治病,而非养生。特别是古人不“喜”酒。胡思慧认为是“热毒”,李时珍甚至称之为“纯阳毒”。喝多了不仅伤胃,伤肝(胆),伤心,还会害死肠子。“喝多了会没胃,没心没肺,没命,甚至会死于黑肠。”
老张穆痛苦地抱怨道:酒精的危害比酒精更严重。嗜酒者不仅会七窍流血,还会患痛疖肿。你爱喝白酒,这么惨烈的情况很难死。关键是浪费粮食害人。这是个大错误。曹廷栋甚至在清代就指出烧酒会损真阴,必须制止。
喝白酒不能减肥,消除忧愁和食欲
那么,白酒的减肥、减压、开胃等好处的含金量是多少呢?
首先,白酒能减肥吗?别傻了,喝酒长胖差不多!酒精饮料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尤其是高档白酒,但这种能量不能补充男性的阳气,只能增加脂肪的储存。虽然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化为脂肪,但酒精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当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时,身体会将酒精而不是其他食物来源提供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目前,中国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已达到37.9克/天,远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不足25克/天的摄入量。长期来看,如果你患有酒精性肝硬化,血清中男性激素水平会降低,女性激素水平会升高,会出现男性女性化的趋势:乳房发育,皮下脂肪增多,那么中国男性就更糟糕了。
那么,喝酒能减轻压力吗?一代英雄曹操虽然留下了那句名言“何以解忧,唯杜康”,但到了唐代李白,这个道理就来了:“但既然水还在流,我们虽刀割之,举杯消愁。”喝了之后,宿醉效果会持续16个小时以上。人在醉酒清醒后,会因为酒精毒性和脱水的影响而产生抑郁、抑郁、头痛、口渴、易惊等症状。所以,喝酒和解渴没什么区别。难怪一代酒仙人对此感到惋惜。
另外,“白酒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说法是不合理的。俗话说“吃饱饭”,饭前喝一杯“开胃酒”,似乎是餐桌上的“惯例”。其实古人大多是饭后喝酒,只是“擦缝”。古人称之为“阴”,意为用酒漂洗。饭后喝酒可以不伤胃,延缓酒精吸收,控制酒精量,是一个聪明的举动。
正文/林吟(北京中医药大学健康与康复系主任)
标题:(要闻)中国人最适合喝白酒养生?专家:无稽之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