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打破樊篱 中科院推出大数据共享平台
本篇文章1083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中国科学院15日举行的地球大数据科学项目2018年度数据共享大会上,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用这个例子论证了大数据的作用。他说,通过研究中国430个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的遥感数据和人口数据,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率和人口增长率之间的比例。
郭华东领导的特别目标是建立一个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它包括生物生态数据、地球观测数据、大气海洋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地面观测数据等。它是一个科学平台,集成了许多领域的海量数据,为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和决策支持服务。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资源丰富的学科的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马表示,2010年,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正式落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这是中国落户的第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数据中心。目前,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47个国家的126个国际微生物资源中心已正式加入,42万株微生物的物理资源信息已收集到中国团队开发的数据平台中。
但是这个数据库基本上只服务于生命科学领域。现在,有必要将类似的数据整合到新的共享平台中。
“在我们的平台上,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数据放到互联网上,而是按照一定的体系,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经过标准化处理后,以新的形式重新呈现这些数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表示,这项技术极具挑战性。
中国科学院空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何权国展示了大数据开发和利用的魔力。当他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点击和拖动地图时,相应的植被指数和变化情况可以显示在显示框区域,或者显示该区域的二氧化碳监测值和变化情况。这是多学科数据和新数据应用技术的结合。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科技试点项目地球大数据科学项目于去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期为5年。在过去的一年里,该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建立了两个核心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和案例数据库系统,以及一个区域性系统——数字丝绸之路地球大数据系统。
在中国,数据共享一直是个难题:几乎所有部委和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我分享你的数据,同意;你分享我的数据,没办法。
2016年10月,在中科院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研究所所长白春礼提出,要部署A类试点,建设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为了打破隔阂,他亲自担任了这个专门领导小组的组长。当时中科院已经实施的19个A类项目,白春礼都没有担任过领导小组组长。只有这个例外才显示出中科院的决心。
为什么一定要分享大数据?郭华东说,大数据给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并催生了人们以新的模式获得科学发现。地球大数据正在成为人们认识地球的新钥匙、知识发现的新引擎和决策支持的新手段。
大数据共享,中科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记者李大庆)
标题:(要闻)打破樊篱 中科院推出大数据共享平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