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6 19:54:03 阅读:

本篇文章2506字,读完约6分钟

杨老师正在科学园为植物修剪和切割树叶。(照片由杨公公提供)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记者与杨老师的会见以热烈的握手开始。他的大手粗糙有力,皮肤黝黑发亮,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乍一看,他像一个诚实的农民。杨公公站在一块水泥石头旁边,用大红字写着“公园”几个字,下面的小字标着“莲花镇中心小学外青年科普实践基地”。

52岁的农村教师杨在莲花镇中心小学教科学已经26年了。20年前,他承包了一片3万平方米的荒地,他只想把这片低洼的荒地建成绿树红花环绕的科学“公园”,鸟语花香,青蛙缠绵,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得到,玩得到。为此,他投资了近50万元进行建设。村民和亲戚对此深感不解,说他“天天累得要死”,“一分钱不收就借钱搞建设”。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杨公公不是轻易被困难打败的。“当劳动繁重,施工不顺利的时候,我想放弃,但休息过后,我又来努力了;当我在缺乏资金和信心的时候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劝自己:‘就像活着一样,一定有困难,但生活还是要照常进行。"

七八年前,杨和妻子在实习基地落户。现在他们已经50多岁了,高血压和风湿病让他们感到筋疲力尽,无法做到这一点。回顾20年来坚持建设学生实习基地和科学的村民休闲“园区”,杨承认自己是个“顽固”的人。

村民们来赏莲。(照片由杨公公提供)

3万平方米的荒地成了“公园”

1984年,高中毕业后,杨来到王魁县莲花镇宽寺村(莲花镇中心小学前身)的教学点,他的母校是他的家乡。他在这里担任了9年、1年、2年的复课班主任,后来在学校当了理科老师。他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孩子们喜欢这种学习方法,这让他萌生了为科技实践活动搭建基地的想法。

1998年,杨在任教的第十五年,接手弟弟承包的3万平方米荒地,开始借钱建房。如果没钱修土路,买红砖铺路;推土机一次又一次陷在泥里,挖了几年的池塘。早起努力,种树浇花喂鸡喂鸽子。在过去的20年里,他在基地建了一个观察科研站、一个鸟类保护区、一个青蛙保护区、一个种植区、一个动物繁殖园、一个园林艺术区、一个游戏娱乐区、一个冰雪活动区。他还购买和制造了健身设备、船只、雪橇等。春夏秋冬,孩子们的玩耍和学习越来越多样化,科技实践基地慢慢演变成了供村民放松和娱乐的科学“公园”。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这里的植物很多都是从外地进口的;在他自建的“民俗展览馆”里,他向学生讲述家乡的历史,并通过展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村民们都看到了杨先生为丰富“公园”内容所做的努力。这是村民的精神天堂。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有滋有味。没有父母的留守儿童在这里找到了乐趣,人们有了放松的地方。前两年,杨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芙蓉镇,美丽的故乡》投入使用。这本书是实习基地教学的一部分,里面有他几十年来走访全镇时拍摄的700多张照片。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十多年前,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园区”的管理和建设,杨说服妻子卖掉自己的房子,把自己的家安在基地里。他简单地做了一个传统的火炕,有两张桌子那么大。老式家具康琴里堆满了简单的被褥,户外搭了一个火炉和一个简单的厕所,过着小日子。80年代的电视机和冰箱是家里最值钱的电器。

杨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照片由杨公公提供)

“如果有人愿意接受,我愿意捐赠。”

1984年春,杨高中毕业不久就来到了他的母校和他父亲任教的地方。到现在已经34年了。在他任教的学校,一面墙上贴满了所有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照片和简介。杨公公的简介比其他老师的字数要长。是高级教师,省级教学专家,市级骨干教师。还有一长串其他与学科相关的奖项。

固执的杨先生,一直坚守在莲花镇。2004年被授予高级教师称号,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他依旧照常在教学、教学、基地建设一线工作。五六年前,县师范学校伸出“橄榄枝”,让杨先生去那里做理科班的教研工作。去县城肯定是个人发展的好事,但是他不能放弃工作,不想让实习基地变回废土。找基地建设才是最有意义的。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下,科学“园区”发展迅速。是莲花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县摄影家协会活动基地、九三学社绥化市委青少年德育科普教育基地。正在改建扩建的“民俗风情展览馆”,得到了县教育局的资金支持,即将从40平米的小房子,搬到100平米的彩钢房子。

“我和老婆都50多岁了。我有高血压和风湿病。我们个人力量太小,做不到。基地在前进。我打算在这里建个温室,建个安全围栏,建个活动室,修路。”对于未来的发展,杨老师说:“如果政府和教育部门能接受,我愿意把‘公园’捐出来,让它更好地建设,造福村民和学生;如果有一个愿意合作、有管理能力的合伙人愿意接受,我也愿意捐出去,共同打造未来的‘园区’。”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杨老师在民俗博物馆给孩子们讲解。(照片由杨公公提供)

老父亲写诗鼓励他

多年来,杨先生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公园”的建设上,带着妻子陪他吃苦。“以前吵吵闹闹的,我劝不动!”杨老师的妻子说。他的妻子非常爱老阳,所以她和他一起工作,种花种草,喂养小动物,打扫卫生和接待游客。他们说:“虽然又苦又累,但看到大家的笑脸,听到他们的笑声,我同样开心。'

杨老师说他对妻子和儿子感到内疚。他说他花钱建“公园”并不心疼,只是在儿子身上花钱有点小气。杨老师的儿子是一个80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音乐,但他不愿意花钱为自己的孩子聘请一个好老师。学钢琴的时候,借别人的琴练;我在学二胡的时候买了一架旧钢琴,但是不想买琴箱,就让孩子的妈妈在破旧的牛仔裤的裤腿上缝一个布口袋,让她的孩子背钢琴。杨一家三代都是老师。他父亲和他自己一辈子在莲花镇的小学工作,儿子去县城的中学教书。

(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父亲教了一辈子书,教育了一辈子,能体会到儿子对教育,对村民的深情。他见证了儿子几十年的辛苦,到处集资办“公园”。80多岁的父亲为儿子写了一首诗《思考变化》,肯定了儿子的“勤奋”,把曾经贫瘠的沙滩变成了绿洲,详细描述了花园里和谐美好的景象。正如诗中所说,“船屋欣赏莲花湖的美景。米香随云绕,鱼虾争肥水。风荡荷叶摇扇,雨打莲花乱点头。凭着努力和双手,沙漠沙滩变成了绿洲。”这首诗,连同公园和孙子的照片,贴在卧室壁橱的镜子上。老父还为即将到来的“民俗展览馆”写了一副对联,“兴国安邦圣贤大无畏,爱党爱民爱乡后继有人。”

标题:(要闻)扎根农村34载 五旬教师自筹50万元建科学“公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