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指路大王”谢亮:“别人喊谢谢我就开心”
本篇文章2617字,读完约7分钟
死因:死亡
主要事迹:16年来自愿在东直门公交站附近指路,平均每天引导1500名行人
为什么要上街给行人指路?
老谢讲了两个经历。第一次在积水潭医院附近找公交站,向路边摊老板求助。他问了三次,对方都没吱声。第二次是七月的一天,一位老太太问他汽车站在哪里。他得知对方饶了一大圈,以为有人指着下车的路就不用走这些错路了。
“指路这么难吗?”2001年9月,70岁的老谢拿着一块写着“义务指路”的木板出门。
在网络不发达的那个时代,“路长在嘴上”,老谢成了活地图——他熟悉东直门23列火车,485个车站的情况,平均每天引导1500个行人,最忙的时候平均6秒钟接待一个顾问。
他以为十年后就满足了。但在过去的16年里,人们总能在东直门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风雨。
很少有人知道老谢的真名是谢亮。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指路之王”。2月21日因肺部感染去世,享年87岁。
“帮什么忙。”
当我决定在街上“帮我一个忙”的时候,老谢已经70岁了。
退休后,他住在东直门汽车站附近。这里人流量大,外地人多。每次出门总会遇到困惑的提问者。
2001年9月,老谢找到一块木板,用红墨水写下“义务指路”四个字,举着它下了4楼,走了一条街,然后过了一条马路,到了东直门汽车站,用了5分钟。
早上七八点,这里已经很热闹了。他站在站台的一角,开始指路。
“一大早出门,下午四点回家。”我的儿子谢宁(化名)记得,起初,他的父亲遭到母亲的抗议:除了10分钟的往返路程,他在公交车站站了一整天,担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
但是老谢没有理会,反而越来越认真。
当时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在东直门开工建设,很多公交站牌都动了。不仅外国人找不到车站和路线,许多北京人也感觉不到。
老谢把东直门的23列火车和485个车站的名字全部抄了一遍,按顺序汇总。他还抽空翻了几次东直门,记下了一些人们经常查询的单位和建筑。
为了指出车站的确切位置和距离,每个车站的老谢都要走三四趟才能迈着步子测量,在回答路人的时候,他可以准确地到达计价器。
过了一段时间,他指路的时候个人物品上加了厚厚的笔记本,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导游秘籍”。
谢宁回忆说,他的父亲除了给行人指路,还经常给他们提供其他帮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哭着说被辞退了,没钱交房租。安慰了一会儿,老谢帮她把行李一路扛到目的地,付了车费。
看到乞丐举着牌子,老谢会伸出援手。谢宁曾提醒他小心被骗,但老人不同意。“哪里来那么多骗子,万一他们帮了别人呢?”
这么多年他经常和家人聊指点迷津,但最感动的不是“谢谢”,而是他曾经借钱给一个自称没钱坐车的人。过了一段时间,他从山东老家回来还钱。
在最忙的时候6秒钟内接待一位顾问
老谢指点的第三天,张姐姐决定和他聊聊天。
她是东直门附近一所学校的老师,东直门汽车站是唯一上班的地方。“九月,你走几步就出汗了。看到这个大叔连续三天在公交站指着路,觉得很感动。”
根据张大杰的印象,这位老人穿着一件t恤,大约1.7米大小,在阳光下他的脸是红色的,一只手拿着一个路标,另一只手拿着一本小书。“有很多人找他问路,他们都排队了。我等了20多分钟,他只让空和我说话。”
她问老谢:“难吗?”他只笑笑,“多喝点水就好了。”
谢宁还记得,很久以后,他的父亲不仅没有感到辛苦,反而更加努力了。“刮风下雨得出门,不能按时吃米饭。”
感觉在人群中不方便指路,老谢干脆搬了一张木桌放在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的墙上,在墙上挂了一张北京的交通地图,然后撑了一把阳伞,开始摆摊。
有人做过统计,平均每天要给1500人指路。逢年过节,每天都有三四千人来问路。导游站点最忙的时候,平均每6秒钟接待一个顾问。
引导不易。谢宁回忆说,他父亲的导游亭修好后,除了早出晚归,他甚至会受到一些黑人司机的威胁。“当时,汽车站很混乱。很多黑车骗外国人打工,父亲的指点影响了他们的生意。”谢宁记得,为了摆脱他,这个团伙经常骂人,甚至开始工作。
家里人很担心,但老谢不怕。“我在做好事,有什么可怕的?”
张大杰见过这种场面。当别人陷入困境时,老谢会置之不理,继续指路。“时间长了,这些司机都习惯了他的存在,甚至来表示敬佩。”
慢慢地,老谢的指点成了东直门的一道风景。06年东城区评选他为年度十大感动人物之一;2007年获国家道德模范入围奖,全国十大社会福利之星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成为火炬手,接过圣火,在熟悉的道路上奔跑。
有人称他为“指点之王”,老谢戏谑地回应道:“我姓谢,每天都有很多人谢我。别人喊谢谢我就很开心!”
八十年代末学习英语指导外国人
老谢自从妻子去世后就一直独居。为了照顾方便,谢宁多次劝父亲搬去自己家,但都被拒绝了。
原因每次都是一样的。我儿子的家离汽车站太远了。他不想每天花几个小时在路上。谢宁很高兴这位老人仍然精神矍铄,脚也很好。“当你80多岁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像苍蝇一样走路。天天爬楼梯,我们走路都很难舔到他。”
在熟人眼里,一个晚年的苦逼似乎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指路。他一到引导站,就开心的笑了。
每次张姐路过,总能看到老谢满脸笑容。有时她会讲一个小时。有一次,她请老谢给学生讲课。他拿出年轻时的军装照片。孩子们大吼大叫,夸他帅,老谢眉毛一扬。“当然!”
高宇宏是老谢带出来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虽然年龄相差一大半,但是相处的很好。“老人很乐观,爱开玩笑,能和年轻人甚至小孩混在一起。”志愿者在一起,都喜欢叫他“谢谢”。他一听就开心。“你为什么总是感谢我?”
2006年,老谢在东直门设立志愿导馆,老张、老王、老刘开始上岗。后来有很多学生团体和青年志愿者加入,引导点变成了引导队,小蓝亭变得热闹起来。
指导多年的老梁回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指导点有很多外国人,老谢就有了学外语的想法。老梁年轻时有英语背景,老谢也没少打扰他。"死记硬背,每天说一些喜欢的英语和公交车,经常逗大家开心."
去年年底,身体一直很好的老谢突然生病,几个月后去世。
2月23日的追悼会上,一群穿着马甲的志愿者在引导站为我送行。有银发老人,也有年轻人。给了一个苦涩的音符后,他们回到了东直门的小蓝亭,继续坚持。
志愿引导站位于公交车站附近的路口拐角处,有一个10平米左右的白色铁房子,一米多高,窗台上伸出一排扶手,让行人问路。附近几十米宽的车道繁忙,很多公交车和出租车都停在这里,一群群拿着行李的人下车散去。(记者李明)
标题:(要闻)“指路大王”谢亮:“别人喊谢谢我就开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