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康大和的趣联智对
本篇文章1096字,读完约3分钟
秀屿区月塘乡乾康村塔安铺归头山下的圆明寺前左侧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下有一只大石龟,上面镶嵌着一颗刻有黄明字样的双龙戏珠。大石碑中间刻着:南京礼部右侍郎易安康先生墓以正楷赠送;右边是翰林学士的已故学生永信银泰书,左边是南京工业部部长孙楠李大鹤(如图)。
康大河(1507 ~ 1577),字原,明郑德(1507)二年生,古名崇福礼骊山()。他家境贫寒,但他渴望学习;他满脸麻子,相貌丑陋,但他聪明、博学、有名。尤其是他的许多有趣的联想和民间流传下来的智力配对,在当时被誉为神童。
一、桥堆哥
康大河去水头渚子宫和赤七狮子岩苦读。有一年除夕,康大河和表妹康大平放假回家。当他们经过一条小溪时,已经是晚上了。溪水清澈,星星映在水中。他越是在生病初期就受不了寒冷,就越是在河里趟来趟去。大平触景生情,对大河说:“我做上层联盟,你做下层联盟。”大平漫不经心地念着,“除夕太中流,整天踩着星星。”大和沉吟良久,这对联是当场作出的,糅合场景,似乎不容易贴切自然。回家围炉子后,我转向床,苦苦思索下一个环节没有得到;朦胧睡去,被春节鞭炮声惊醒。刚要吃面条,娘叫他先在厅上挂个图。当他看到画中美丽的风景时,他通过触摸风景得到了一个好句子。他忘了吃面条,跑去找大平。大平知道他有下一联,催他赶紧说。大和故意一字一句念出来:过年挂古画,走千里。两个人都会笑。
第二,剧联是一句很好的
康大河,年龄不是很大,因为贫穷辍学卖私盐。有一天,大和路过一个村子,看到有一个舞台在唱戏。戏棚上的三个锣鼓第一次响起来了,但是没有贴戏曲对联。奇怪的是发现村里竟然安排了观音菩萨、三位一体师父、文昌帝、关生帝的生日在同一天表演庆祝。村里的先生们和学者们知道这幅对联很难写,于是互相让步。大河明白了原委,昂首走进俱乐部,写了一大本书:金莲开夏午后;铁春秋笔记,写完抛笔。乡绅们得知有人代写戏曲对联,分别指的是金莲、谷夏、铁壁、春秋四神,都赞赏他们构思巧妙,对仗工整。但不知道是谁干的,剧快上演了,就贴吧。剧场里的人都说是一个卖盐的小伙子写的,才知道是康大河。于是康大和写剧协会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了佳话。
第三,玉莲越界
康大河辍学后为了养家糊口,经常做各种小贩生意。有一天,我去乡下卖大蒜和绿色。临近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大雨,我只好在一个富裕的村子里过夜。就在财主家为死人渡江的时候,几个和尚围在纸塔周围窃窃私语。大和打听得知是失主媳妇难产去世,和尚担心写不出挽联。大和小声说:“怎么这么难?”众僧大喜,围着大和转圈,请他坐在书桌前,铺纸供他研磨。大和沉思片刻,写道:花因果随风而落,佛为渡人而雨来。僧人推崇拟人的比喻。秀文怡/图
标题:(文化)康大和的趣联智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宋代莆田的官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