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莆田会元书院
本篇文章935字,读完约2分钟
源地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并不是自古以来以文化震撼中国的地区。中原有三千年文明史的时候,福建还是蛮荒之地。到了唐朝中期,福建仍被视为蛮荒之地。虽然由于晚唐五代的战乱,中原人大量迁入福建,也带来了中原文化的发达,但似乎不可能用这几十年来缩小福建与中原的文化差距。然而,宋代福建奇迹般地出现在历史的轨迹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达到顶峰,教育也进入了繁荣时期。
莆田学者视教书育人为神圣职业,以献身教育为荣。他们可能会退休,把教书当成一种乐趣;还是无意的事业,终身教育为业;或者科举失意,转教知识;或者被迫谋生,被聘为教师。涌现出了杨再尧、林逋、毛知止、林光超、郑樵、郑厚、林立之等一大批著名教育家。就连朱、等外地名人也来莆田讲学教书。“跟风教书的人不少”,这种民间学习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转化为一种社会风气。
丰亭作为莆田仙游的南门,自古以来就是仙游文化教育的中心。塔斗山是丰亭历史悠久的传统景点,风景优美,景色优美。山上有会元古寺,还有文昌宫等古建筑,规模雄伟,典雅壮观。
汇源书院位于塔斗山汇源寺附近。始建于唐闵王统治福建时期。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在此求学,如南康郡王、陈国公、金红等。宋明寺学士蔡襄,弟弟蔡高;王朝的宰相,太史蔡京和他的弟弟,以及元代学者、明代钱、薛大丰、林等著名历史官员。宋宣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理学硕士朱十九岁考中进士,授同安县主簿。路过风亭夜站时,他赞叹风亭是北宋名臣蔡襄的故乡,周围有许多文化景点。特别是塔斗山有五代时打造的万寿塔,山景独特。听了车站官员的故事,他去了塔斗山,感触良多。
朱在他斗山讲学时,看到汇源书院处于破败的状态,于是提出重建汇源书院。当地学者集资兴建书院,并邀请朱写下书法“经堂”作为横匾。1192年,朱任漳州知府后,回到建阳,又在丰亭讲学。故里重游,写了一首诗:“路有霜雪,归程有雪。经过短暂的通勤,风景变成了数以千计的森林。萧的第一步棋,寒云想得很满。玉梅半坠,足矣慰君。”
明朝中叶,汇源书院再次被毁。嘉靖四年(1525年),兴化知府朱舟登临塔斗山,见山青水秀,一时深得人心,于是与仙游知县萧发动国内民众捐款重建。书院的中心是崇政殿,内饰朱牌位,以祭祀朱及其对莆田书院文化的杰出贡献。(浩浩)
标题:(文化)莆田会元书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国画之乡 群星璀灿
下一篇:(文化)游洋兴角祖宫与天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