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80后刘颖29岁成北大博导:科研像马拉松,再苦也要跑下去
本篇文章3729字,读完约9分钟
刘英在工作。
原标题:刘颖29岁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科研,教学,家庭,爱好都没有耽误。我不想哪个球坏掉
不用说,与男科学家相比,女科学家的压力更大。这些“科学玫瑰”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面对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女科学家是什么感受,如何应对?从今天开始,科技愿景版推出了《走近科研的玫瑰》系列报道。请注意。
33岁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是一位令人羡慕的女科学家:29岁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今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除了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他还成为了小学生“生命科学课”的主讲人;家庭生活幸福,一岁以上的宝宝茁壮成长;此外,你可以跑马拉松,做蛋糕和鲜花...
她坦言:科研、家庭、班级、体育对我都很重要。我不希望任何球被打破。
“科研就像马拉松,找这条路,再努力也要坚持跑下去。”
“我上中学的时候对生物很感兴趣。大学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学生物。”刘颖回忆说,2002年申请南京大学时,只填报了生物专业,“不服从调剂”。当时她的高考成绩超过了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为了学生,她放弃了这两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顶尖大学,去了NTU生物系。
大学毕业后,她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录取,并在刘清华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在出国留学的第一年,她一度听不懂英语教学。她利用晚上的时间,花两三个小时来来回回地听录音,直到听懂为止;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连最基本的转化实验都不会做。周末实验室没别人的时候,她找隔壁实验室的哥哥帮忙。
比起后来的困难,这些都不算什么。“读博的前两年我很努力。当时前后有四五个题目不顺利,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刘英甚至开始动摇:要不要转专业?至少付出可以有回报。
她没有屈服于自己坚强的个性。她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失败的意义:实验失败不代表没有收获。就像爱迪生尝试各种材料做灯丝一样,失败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那时候刘英很努力,每天做实验到晚上十一点。她对自己说:“如果我能早点发现这个实验不行,我可能早就走对路了。”。
转折点出现在两年后:一个别人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结果的课题,刘英很快就成功了。相关论文于2009年夏天在《科学》杂志上成功发表,刘英的科研之路从巅峰走向巅峰。
当她和哈佛医学院的加里·鲁夫肯教授在博士后时,她把线粒体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主要能量的细胞器,受损后很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回国后,刘英在《自然》、《细胞》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取得了许多原创性成果:首次证明神经肽介导了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抑制,激活了其他组织的细胞不自主应激反应,发现了线粒体损伤的返祖现象...
“当然,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最终能应用到临床上,但还处于起步和基础研究阶段,离药物研发还很远。”刘英说:“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你看这条路,一定要继续拼命跑。”
刘英跑完半程马拉松后在鸟巢拍了一张照片。
“让孩子们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多几年也是一件好事。”
“也许再过20年,学生们会给我发邮件。我可以知道他们的事业发展了,生活幸福了。我很乐意考虑一下。”刘英为自己的教师工作感到自豪。
她喜欢给本科生讲课和上生物化学课。她会补充很多小故事。谈到线粒体,她提到在自然界中,一种叫做鱼藤酮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线粒体,这使得鱼藤酮成为亚马逊捕鱼的秘密。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枯燥的知识点生动起来。
可能是因为上课的用心和亲和力,不久前,理科微信《知识分子》主编饶毅教授联系刘颖,请她做小学生生命科学视频课程的主讲人。
被邀请的时候,刘英一开始有很多顾虑。视频课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她处于中期评估阶段。10月份,她将接受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国际评估。
“但是我认为科学在一些人眼里已经不再受欢迎了。”刘英说,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经过中小学一系列应试教育,很多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很多人的想法是功利的:拿高分,毕业后找个轻松赚钱的工作。“如果我的努力能让孩子们对自然和科学保持多几年的好奇心,这也是一件好事。”
她抛开烦恼,腾出时间为孩子编教材,为每节课准备教案。她想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模仿国外的探究学习。她来做示范,让家长带孩子完成探索性实验。课程设计有趣,传达了环保理念:“让孩子知道环境与生活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其他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凭什么让家里出钱给我干活?”
每天晚上7点,刘英从实验室回家,孩子在等她。
刘英的女儿刚满一岁,需要陪伴。每天晚上在工作日和周末,她都会放下工作,进入母亲的角色。
她这样做时感到了压力。身边的男同事平日下班晚,周末加班。科研进度落后怎么办?
事业和家庭很难平衡,这是很多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刘英并不担心,认为有了稳定的工作后有了孩子,两者都容易兼顾。但是孩子出生后,时间精力的消耗还是会影响工作进度,这是刘英曾经奋斗过的。
“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她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的陪伴。”刘英说:“所以我只能在工作时间尽可能提高效率。”
她有自己高效工作的秘诀。她关注重点,专注于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大部分人会在思维中跳跃,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想着完成另一个任务,从而在转换思维的过程中耽误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刘英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她甚至用计时软件提醒自己:工作25分钟,再花5分钟处理家务。
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人家有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我的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我希望他们家庭生活幸福,所以我只能努力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
“我不只是把运动当成一种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穿着石榴红色裙子的刘英看起来有点瘦。很难想象她最大的爱好是跑马拉松。
刘颖在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的时候,他所居住的波士顿,有着浓厚的跑步氛围。波士顿马拉松赛成立于1897年,是世界上第一次城市马拉松赛。她住在查尔斯河边,每天都能从窗户看到有人沿着河边跑。那时候科研任务重,能聊的朋友也不多。跑步逐渐成为她缓解压力的方式。
参加完波士顿半程马拉松后,刘英明白了一件事:马拉松和科研差不多,两者的心路历程是一样的。“一开始我很兴奋,也很有趣。跑了几公里累了,想为什么要,告诉自己要坚持。终于冲过了终点线,心里升起了成就感,想着下次报名。”
回家后,她仍然保持着锻炼的习惯。现在她坚持每周去健身房五六次。在科研紧张的节奏下,运动是她放松的好方法。“我不只是把运动当成一种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刘英说,每天走出健身房后,她可以以更有活力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她也有“小女孩”的一面。在达拉斯攻读博士期间,她迷上了蛋糕装饰。在她眼里,烘焙和科研差不多。厨房里有量杯和勺子,每个程序都有固定的公式,很像一个实验。蛋糕装饰可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所以她抽出时间修了四门蛋糕装饰的课程。回国工作后,她经常用蛋糕装饰来比喻科学研究,提醒学生在做一些边缘实验之前,先集中精力处理项目最关键的节点。“就像蛋糕装饰一样,如果连蛋糕胚都没做完,急着动手装饰有什么意思?”
翻翻刘英的朋友圈,大部分都分享了一些生活中的乐趣。她经常觉得很多人觉得享受生活会影响她的研究工作。“事实上,没有..接下来的半年,我会发几篇文章。我确实花了一些时间享受生活,但我在工作上并不比别人差。”刘英说。
会话
热爱科研的理由
记者:作为一名女科学家,你感受到科研中来自性别的压力了吗?
刘英:有了实验室,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对你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和认可。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会更倾向于照顾家庭,男性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记者:你外表看起来很温柔,但内心似乎更男性化。你觉得你的性格怎么样?
刘英:生活上我比较有趣,但是工作上,我真的不把自己当成“小女人”。我更独立,更有竞争力。
记者:这种坚强独立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刘英:我应该感谢我妈妈。她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西方的教育理念,但她总是平等地对待我,尊重我的意愿。在每件事上,她都试图让我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告诉我该怎么做。所以在我的人生规划中,每一步我都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基本上也没问过他们的意见。
记者:这种人格特质对科研有帮助吗?
刘英:我选择做科研,是因为它独立,独立。我可以自由决定我想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同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挥其创造性。这两点是我热爱科研的原因。另外,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没有绕道。从本科开始,我就确定了科研的大方向。中间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因为自己很坚强,不愿意屈服,所以遇到的问题最终都克服了。
记者:现在有些女性搞科研很迷茫。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刘英:希望他们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发展。他们的目标定了,才有动力。最近面试了一个学生。她想做科研,但没有选择出国读博士。她担心出国后很难适应新环境。我告诉她,我去美国读博,在国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这些事情从来没有跳进我的脑海。我之所以有顾虑,害怕困难,可能是因为我太不想实现这个愿望了。
社会上有些观念会影响女性,所以优柔寡断,一步一个脚印。如果科研对你的人生很重要,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保持自信,坚定的走下去。
标题:(要闻)80后刘颖29岁成北大博导:科研像马拉松,再苦也要跑下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