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北京首个5G新型智慧社区落地海淀
本篇文章2582字,读完约6分钟
居民使用社区智能机器人在养老站办理身份证
今年一季度,海淀GDP达到1651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2.3%。连续13个季度实现7%以上的快速增长,“高于全国,领先北京”。经济增长的背后,是海淀区经济持续强劲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海淀区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大量应用场景,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海淀区将建设40个智能社区。7月3日,全市首个5g新型智能小区在海淀志强北公园小区建成,让海淀区抓住5g商业化的大好机遇,在5g时代率先行动,打造创新型“生态雨林”。
旧社区变成了智能社区
进入海淀区志强北公园,在小区南门的限高杆上安装三台高清摄像头,对进出小区的每个人进行人脸识别...志强北公园安装了20多个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跟踪捕捉行为轨迹,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水平。比如有外国人在小区发小广告,摄像头会捕捉他们的面部特征,上传到智能小区应用平台。当此人再次进入小区时,平台会自动报警,并通知安保人员在现场停车劝阻。
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充满“科技”的智慧社区,处处显示着科技的魅力。井盖装有移动水位智能监控设备,自行车棚装有烟雾报警器,垃圾桶有溢出通知功能...坐在中央控制室,可以将小区内任何“风和草”尽收眼底。
今年海淀区有40个这样的智能小区。科学技术改变了旧住宅区的面貌,也促进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海淀区去年启动了“城市大脑”建设,并将其应用于公共安全、智能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领域,将“城市大脑”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普通百姓生活,让市民更方便地享受“城市大脑”提供的各种服务。
今年启动的智慧社区是“都市大脑”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
首次应用5g通信技术
海淀区有很多高科技产业。通过提供应用场景,政府可以转化企业最新科研成果,把优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做大做强。海淀区委书记于君表示,要抓住5g商业化的大好机遇,推进互联互通和物联网技术模式创新,前瞻性布局5g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在5g时代引领潮流。在志强北园小区,5g通信技术首次应用于智能小区的建设。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志强北苑小区,居民已经提前过上了“5g生活”。负责建设这一智能小区的泰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赵丽表示,5g网络具有高速、低延迟、大容量、高密度的传输特点,并已在志强北园小区进行试点,为新型智能小区的移动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模式。
“对于面部识别,相机和背景系统依赖面部细节进行识别。4g通信技术条件下,戴口罩戴墨镜捂脸很难识别和比较。但在5g时代,由于摄像头捕捉到的细节更丰富,传输内容更多,即使只看脸的部分,也能识别对比,效率大大提高。”赵丽介绍道。
同时,基于5g和微波技术的结合,将5g网络转换为无线传输信号,为旧小区通信系统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新的方法。“你可以在志强北苑小区找一个有电源的灯杆,设置一个高清摄像头。捕获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不需要架设电缆,解决了漫天蜘蛛网和地下反复挖路的问题。”赵丽说。
政府已经成为“创新伙伴”
近年来,海淀区不断创新发展,工作理念也在悄然变化。“以前我们都是为甲方着想,从政府审批的角度考虑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还是有更多的实际需求。优化经营环境,政府还是要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思考,把‘甲方思维’变成‘创新伙伴思维’。”于君表示,海淀正在加快建设创新伙伴支持的创新型“生态雨林”。
对此,泰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云九千在参与志强北园小区智能化改造时感触颇深。“以前,政府搭建舞台,公司唱话剧。现在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双方各尽所能,共同建设。”云九千说:“在安装智能门禁时,我们遇到了困难。以前的居民楼都是开放式的,可以随意进出。增加智能门禁改变了居民通行方式。有居民不理解,提出疑问。如果只靠企业或者施工人员来讲解,会有距离感。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积极配合,耐心与居民解释,促进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云九千也觉得,当一个企业的实施方案超过政府设定的标准时,政府也会为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比如志强北园小区一期改造工程,主要是增加智能门禁和微型卡口摄像头。但是在参与改造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小区的社会组织非常丰富,不仅有住宅楼,还有校园、养老机构、酒店等等。我们提出希望通过增加科技的应用场景,把它建成智能社会的“微型”样本。政府部门得知后,非常支持。”
如今,志强北苑小区的幼儿园门前设置了“蹲厕报警器”。监控摄像头一旦捕捉到有人长时间在门口停留或蹲着,就会触发中控室报警,安保人员会及时询问并采取必要措施;养老站有一个社区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这个智能机器人完成社区登记办理、计划生育政策咨询、老人办卡咨询等服务...这为北京智能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应用模式。
对话
海淀今年试点建设了40个智慧社区
对话:龚,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
北青报:海淀区为什么要发展“智慧社区”?
龚:海淀区人口340多万,人口水平很高。海淀区要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这就要求海淀区走科技发展之路,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替代。同时,海淀区有很多高科技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城市大脑”建设为高科技企业带来机遇。
“城市大脑”是一种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模式,自动捕捉和识别数据,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智慧社区是“城市大脑”建设的一部分。
北青报:如何打造“智慧社区”?
龚:今年,海淀区将在全区40个社区开展智能建筑试点。综合利用智能门禁、人脸识别摄像头等高科技设备,对门禁、消防系统、电梯运行等18个场景进行智能检测和异常场景报警。海淀区智能小区建设分为标准版、中级版和高级版三种类型,其中标准版实现至少7个智能场景,中级版实现至少12个智能场景,高级版实现18个智能场景。目前装修后的甘家口小区和志强北园小区属于标准的智慧小区。
北青报:“智慧社区”建成后会达到什么效果?
龚:建成40个智能化小区后,可以控制小区内进出人员和车辆,了解住宅居住条件,预防消防安全隐患,享受公共安全服务。
标题:(要闻)北京首个5G新型智慧社区落地海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