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媒体:“第一批90后”刷屏 反映年轻人的迷惘和焦虑
本篇文章1005字,读完约3分钟
新京报漫画/高
心理耳语
“第一批90后”刷屏似乎是网络上一个纯粹无聊的伪话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被“击中”,反映了目前年轻人普遍的困惑和焦虑。
最近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90后第一批”筛选,比如“90后第一批已经离婚”,“90后第一批已经开始秃头”,“90后第一批”...好像没有什么好词“离过婚”“秃头”“油腻”“快”
按照计算,90年出生的“第一批90后”今年只有27岁,最大的也就半个月28岁。作为一个即将“28岁”的一代人,真的很难用这些无聊的丧词来形容。问题是,这些“第一批90后”的说法有什么依据吗?
27岁,有结婚离婚的吗?肯定有这么大的中国。27岁,是不是开始秃顶,胃崩,油腻,瞎了?几千万人,哪怕是千分之一,都有几万。别说90后,就算00后,“00后第一批”也开始秃了,胃崩了,油腻了,还差点瞎了,恐怕也有。
换句话说,“第一批90后”刷屏似乎是一个纯粹无聊的网络伪话题,没有任何营养,也没有任何谈论的必要。那些刷屏的丧词只是一堆模棱两可又正确的废话。
但是,值得研究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只是一堆无聊暧昧的废话,却有那么多90后青年被“打”被转发。事实上,转发的90后青年大多与“第一批90后”丧礼话语无关。至少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第一批90后”的年轻朋友,没有一个被转发过,比如“离婚”“秃头”“崩溃”“油腻”“瞎了眼”。
之所以被“打击”,带着同情和悲哀转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普遍的困惑和焦虑。
按理说,20-30岁的青春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代。无论是沉浸在爱情中,环游世界,创业,还是冒险,这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能放松、享受、探索、创造的青春时期。
有什么问题?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其他国家同龄人基本不担心的问题:买房结婚。相对来说,国外的同龄人大多在30岁以后才考虑买房,结婚不一定要和买房挂钩。但是,在中国社会,20多岁就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提前面对和承受的压力。
一室一婚,再加上六七十后被父母宠坏的“巨婴”,很多小男孩和很多小女孩患上了公主病,对未来迷茫。没有自己的妈妈,他们甚至不能换尿布。于是,“第一批90后”未老先衰,20世纪78年代的青春,就带着老马和烈士暮年的苍茫悲壮感诞生了。
不难理解他们会被无聊的伪话题“第一批90后”所“打击”。
□唐映红(心理学家)
标题:(要闻)媒体:“第一批90后”刷屏 反映年轻人的迷惘和焦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