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共享单车为什么越骑越少
本篇文章1014字,读完约3分钟
“车很多,但会骑的人越来越少”,这是目前各大城市用户在自行车共享上的普遍感受。一名记者在深圳调查发现,30辆自行车共享车中,有近一半由于代码扫描和部件损坏等原因无法使用。虽然破车遍地都是,但运维人员难找,导致越来越多的废弃自行车成为城市垃圾,成为公共治理问题。
为什么曾经各方追捧的自行车共享现在被抛弃了?背后的因素复杂多样,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不愿意在自行车管理和维护上投入真正的资金。据运维人员介绍,他们的月薪是“4500元底薪+30元每日餐补”,工作量底线是每天找40辆故障车,10-20辆僵尸车。一旦达到标准,其他故障反馈将被忽略。
更残酷的现实是,几乎所有剩余的自行车共享企业都陷入了“实现焦虑”,破产的谣言时有所闻。面对外界的指责,他们采取了无奈的态度。有利可图的时候就冲。如果管理不好,那就好办了。说“没钱”,就是把烂摊子丢给政府和社会。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回顾自行车共享的发展,不难发现这种对责任的漠视贯穿于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共享经济开始出现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人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忽略了城市的容量,把自行车乱放;扰乱公共秩序后,企业避重就轻,推上推下,直到政府部门出面加一个运维人员;而一旦在市场竞争中失利,不乏企业走人,押金不退,垃圾不收,留下一片鸡毛。最终,巨大的负外部性和社会治理成本都是由政府和社会被动承担的。
作为新业态的典型案例,自行车共享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样本。在“互联网+”时代,新兴平台相互竞争,但都遵循着同一个老路:野蛮成长,漠视责任,快速兴衰。从假冒伪劣的电商平台,到屡禁不止的人生悲剧的网车,这些例子都说明新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但缺乏有序的摆放,势必杂草丛生。
企业是逐利的,不可能主动承担责任。与其期望他们自律,不如让政府部门提高治理的可预测性。企业进入市场前要提前判断,努力做到“措施先于问题”。企业进入市场,不妨借鉴西方国家的谨慎态度。例如,西雅图要求自行车共享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试运行,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决定是否发布。旧金山市政府命令自行车公司租用私人停车场,因为它们扰乱了城市秩序,侵占了公共区域。企业突然离职,相关部门要追究企业责任,不能被动买单,吃“哑巴亏”。
综上所述,新的商业形式和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必然会增加。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政府部门,都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提前规划。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自行车共享的案例,防止公地悲剧再次发生。(江忠起)
标题:(要闻)共享单车为什么越骑越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