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闵庆昌回忆亲历东圳水库建设和管理过程
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图一:颜看老照片;
图二:当时工程队合影;
图③:花木兰倒虹吸施工现场。
11月22日下午,一位老人打电话给记者,说他看到了本报刊登的关于花木兰倒虹吸修建纪念碑亭的相关报道,说他参与了东镇水库20年的建设和管理,参与了亭的修建。
他叫闵常青,1930年出生,今年85岁。他保留了许多报纸,发表关于前庐山和东镇水库建设的文章。我参与东镇水库建设和管理20年。1958年任东镇水库指挥部库内工区副主任,1959年任木兰工区倒虹吸施工副主任。1960年调任程响航道站站长,1963年调任东镇水库管理局,任行业管理单位负责人。1978年调到莆田县经济委员会,1992年退休。闵常青还特意找出了那段时期的照片,一边翻看一边回忆。
闵常青在担任库内工区副主任期间,主要负责运输砂卵石、红粘土、砂等。共有6支队伍,包括水军和海军陆战队。他负责的十二团,主要是水运的沙砾和陆运的红粘土。当时黄石公社抽调了80多艘海沟船,每艘配备两名船夫。后来技术改造后,四艘汽船由蒸汽场转运,海沟船由汽船牵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安全性。后来又抽调船厂人员成立船厂,修复船只破损漏水;同时还有一个车库,就是运送红粘土的独轮车或者两轮胶轮车。库区的工作是为农民工服务的。当时为了完成任务,日夜赶程,实行三版。人不休息工具。因为船只在夜间运输时经常会发生沉船事故,所以每艘船的船头都装有一盏灯笼。因为当时条件不好,也有两块木板给每个人当救生圈用。
闵常青在担任花木兰工区副主任期间,负责修建花木兰倒虹吸。他说想建桥,但是因为造价太高,就改用倒虹吸了。其实当时的倒虹吸是木头做的,从外地运回来的脱脂枕木加工成不同规格的木条,用凹凸连接,每隔10 cm用钢圈扣锁住,然后刷上沥青油,像木桶一样,水密,耐水流压力。建造纪念碑亭时,没有钱,没有材料,也没有钢筋。我想用竹子代替。我报了原庐山。原庐山不同意,说水利工程怎么会这样?即使差,也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后来把原来的庐山上报省水利厅,然后配钢筋。碑亭以倒虹吸式脚手架的杉木为亭柱,建有八座杉木亭,五彩亭翘。亭子的顶部传统上是葫芦形的。但考虑到当时是反向封修,改为和平鸽形,成为独特的碑亭。题词是八十岁的老人陈题写的。
东镇水库建成后,闽常青成为程响航道站站长。程响航道站从龙桥延伸至黄石,航道蜿蜒穿过汉江、华亭和程响。当时站内30多人,每人平均负责两公里以上的通道。万一下雨天,你要巡逻防洪排涝,泄洪的时候找民工帮忙。抗旱期间要分好水,掌握好开闸。还需要通过渠道定期组织公社的疏浚工作。当时群众积极性很高,一旦有任务,大家积极响应,及时完成。
后来,闵常青被调到东镇水库管理局,担任项目管理单位的主管,负责所有的水库、坝头、运河等项目。即使当时条件差,他们也一直住在坝头。当他们遇到溢洪道泄洪时,他们非常紧急,不敢离开岗位。他说发扬庐山精神很好,要加群众带动。没有群众的热情,东镇水库就建不起来。当时水军的陆战队是群众最有凝聚力最有效的表现。(潘振金)
标题:(文化)闵庆昌回忆亲历东圳水库建设和管理过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钱氏圣妃宫
下一篇:(文化)白云寺与陆秀夫诗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