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小考
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仙游,元宵节不仅热闹,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特别是2008年6月,“丰亭灯会”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
仙游风亭的元宵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景观,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由夏乔、夏杰、又蓝、光棍社区、夏杰北门自然村在镇区轮流进行,参与者4000多人。装饰精美的主牌匾周围是展翼队,车鼓队、10音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种花灯游行队伍中。灯台团队阵容壮观,有蜈蚣灯、松树灯、宝伞灯、水族灯、荷花灯、花篮灯、蝴蝶灯、鸽子灯、蜻蜓灯、凤凰灯、蔬菜灯等各种形式。“百戏彩框灯”融合了戏剧、灯艺、杂技艺术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古朴典雅的棕花轿舞、枣丽舞、儿童形体舞也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龙狮舞更是为元宵节增色不少。凤亭元宵节和各地的元宵节不一样。它汇集了篝火、社火、灯光、游神、古巫、驱魔舞等各种古典和民间文化。它融合了民间灯艺、民间艺术、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杂技,并以游泳的形式体现出来,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凤亭元宵节始于宋代。据史料记载,丰亭是仙游县的文化发祥地之一。从宋朝到清朝,名人辈出,学者名单上有127人,包括文武百官。南唐晋江王在位,宋代南康县陈,蔡京、兄弟,端明寺学者蔡襄等都与风亭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正是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风亭灯会的民俗文化奇观。
元宵节的本质特征是娱神娱人,驱邪迎祥,为人民祈福祈福,通过灯会活动丰富乡愁,享受欢乐,增进团结。据考证,宋李青四年(1044年),当蔡襄知道福州时,他曾宣布人们将在元宵节放灯笼。于是,家乡丰亭就有了元宵的民俗活动。明代江西刺史陈谦在《迷迭香飞天稿三》中考证,蔡襄主持漕运时,欣赏《风亭驿》中的灯诗。宣和末年(1101-1105年),蔡京的儿子蔡有容带着彩灯回到丰亭。此后,凤亭灯会融合了宫灯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优秀文化与民间艺术有机结合的独特风格,蔡京总理之子蔡泰曾写过一首诗《项勇太平巷,灯耀罗清峰》,描写了凤亭灯会的盛况,其中太平巷和罗清峰分别为现在的凤亭鱼街和塔斗山。《山居遗稿》和《姜连李志——元旦》也记录了这一历史盛况。至明天顺八年(1464年),封慈溪两岸不足二里,陈谦、薛大丰、林又蓝、徐志甲先后入朝为官。他们被称为“一溪四八皂”,这是一个荣耀的时刻,甚至更生动。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夜,四朝官员的家乡轮流举行游灯活动,活动持续进行。
夏乔街由宋代状元伊雪、明代吏部尚书薛丁原、薛大丰等家族成员所封。正月十三夜访灯时,以“枫江初春”为主匾,以蜈蚣灯为主;夏杰是明代江西刺史陈谦的故乡。农历正月十四晚上,五个自然村举行灯笼;又蓝街,因明朝钦差林又蓝,曾在正月十五回老家祭祀。因此,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村民们以“依愿祭祀”作为又蓝街灯的主要牌匾,主要使用“花盆和大灯”以及彩色挂架;由于元代状元、宋代端明寺秀才蔡襄在此读书做官,宋代王盛赞“庆名臣乡、端明秀才巷”之诗,街在正月十六夜巡灯,以“大奎天下”和“端明秀才巷”为主要匾额,以“花盆菜大灯”和彩架为主。从明朝开始,这四条街道就按照既定的传统习俗举行灯笼。17晚由北门自然村独自举办。《仙游县志》载:“明太祖季峥写道:‘我爱春来飘月,好在夜厅过元宵节。’"(一休)
标题:(文化)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小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桃源九座寺简史
下一篇:(文化)仙游东极的三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