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七月半,公妈热”——仙游“中元节”习俗
本篇文章1202字,读完约3分钟
农历七月十五,莆仙人被称为“七月半” 根据古籍记载,“陶静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因此,七月半也被称为“中国元旦节” 根据传说,七月一日半是掌管世界命运的神官来世界视察和判断世界善恶的日子 因此,在中秋节期间,有祭拜地方官员、祭祀祖先和普渡亡灵的民俗 因此,七月半也被称为“鬼节” 【/h/】因为是祭祀祖先的民间节日,不敢在农历七月结婚,以为中国的元旦节打开了鬼门关,怕中邪,引祸上身 七月半最重要的习俗是“喂纸”。根据莆田文化系列民俗,任何母亲或父亲去世的已婚妇女都必须在15天前准备好祭品,并返回母亲家祭品。 这期间家家户户祭祖,准备祭品祭祀祖先 一般有做金饼、煮薏米饼、煮薄荷饼、烧纸钱、放水灯等活动 仙游人在“七月半”到来的时候很忙 民间有云:“九日十日,金水滴;十一、十二、金香欣赏的味道;十三,十四,挑挑拣拣 “从第九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薄荷饼”“金饼”;从7月11日到12日,家家户户都会提前设立祭祀,邀请祖先回家,俗称“接娘”。" 金糠用干稻草和干大豆枝叶烧成灰。冲洗过滤后变成含碱的“金水”,糯米粉搅拌成浆状,蒸成金米糠。也可以用小米粉和“金水”蒸成金糠 还有一种可以加花生的糯米糕,还有一种“薄荷糕”。方法是:用一级冬米细筛,用白糖塞住,压实,放入蒸笼蒸熟。同时加入少量薄荷,故名薄荷饼。 7月13日,已婚妇女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哭诉,喝“纸饲料”。祭品有水果、猪头、猪脚、金饼、年糕、纸箔,所以是“十三、十四、挑挑” “七月半热”,一般是指中国元节在立秋的仲夏,气候炎热 所谓“立秋在夏,热死耗子。” 《莆田年》记载:“是以纸币为巨的节日。焚烧时,火焰升上天堂,因此通常被称为“马工热” 其实从13号“接公母”到16号“送公母”是一种民俗。这几天“公母”回家,很挤,很热。 中秋节晚上,莆仙的一些寺庙也举行普渡和蒙兰会,沿海民间也有“放水灯”的习俗 所谓“水放电灯”,就是把白纸折成各种花、船,中间点蜡烛,浮在水面上 现代女作家萧泓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话,就是这一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日是鬼节;死鬼怪鬼,活不下去,在地狱里缠绵很苦,想活下来,却找不到办法 在这一天,如果有一个死鬼拿着一盏河灯,他必须托付一生 “大概这条从坟墓到死人的路很黑,没有灯你看不见路。 所以开灯是件好事 由此可见,活着的先生们并没有忘记死去的鬼魂和幽灵 【/h/】7月半期间,不少华侨、华侨和在外省市工作、工作的亲属纷纷赶回家乡,一家人欢聚一堂祭祖 据说中国元宵节的习俗是在唐朝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在旧社会,莆仙戏每年中秋节必须表演的传统剧目是目连戏。上、下两版目连戏共有114出戏,据说能演七天七夜 莆仙中原节和全国一样,主要是祭祖孝道和普渡之死 拜知府就是拜神仙;祭祀祖先是为了尽孝;普渡不死是为了义和义 这些习俗的基本内涵是民间赋予祖先的怀念和悲痛 金雅
标题:(文化)“七月半,公妈热”——仙游“中元节”习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