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谁
本篇文章4142字,读完约10分钟
原标题:谁被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
“一口口水可以衡量一个孩子的天赋。父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孩子的才能和潜力,而不必尝试那么多兴趣班来挖掘他们的特长。”准确预测癌症和肿瘤,准确率接近100%”...
打开搜索引擎,键入“基因检测”。类似的口号时有出现。基因检测已经成为预测未来发展和未来祝福的有力工具,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才基因检测还处于“忽悠”阶段
近年来,消费者级基因检测备受关注,尤其是儿童先天基因检测。
去年9月,著名拳击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莹测试了儿子宣萱的天赋基因,这引发了许多“宝妈”纷纷效仿。冉莹莹拿出宣萱的天赋基因分析图,说明宣萱的天赋在于语言和数理逻辑,笑着说:“别浪费你的天赋,把他培养成主持人。”。
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基因检测公司做的基因检测很贵,达到6800元。据说,该产品通过监测约30个相关的基因位点,可以科学地分析儿童的八个先天智能水平,如语言智能、逻辑梳理、音乐、空、身体动觉意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自然观察。“提前看到孩子的才华,让孩子不走弯路就能成才”戳中了期待成龙的中国父母的心。
虽然市场火爆,但业内很多人明确反对自然基因检测。“中国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基因的作用在孩子身上会被无限放大。家长以这样不科学的结果来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干预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确实是不合适的。”wegene的联合创始人陈刚表示,他们不提供或支持提供自然基因检测。
陈刚以多家机构提供的音乐天赋基因检测为例,说绝对音高是指人有能力感受和判断声音的实际不同音高,被检测人有绝对音高的概率可以通过关联基因位点是否突变来判断。但是有些测试机构直接把音乐天赋等同于绝对音高。其实音乐天赋的构成因素是很复杂的,比如唱得好,弹得好,或者写得好,这些都属于音乐天赋的范畴。认为拥有绝对音高就意味着拥有音乐天赋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陈科博士甚至说,从目前的研究水平和角度来看,孩子是否聪明以及他们将来适合做什么并不那么实际,“他们仍然处于肤浅和愚蠢的阶段”。
科学是有限的
不仅是天然基因的检测,还有与“预测”功能相关的科技手段,人们最关心的是“不科学的科学”和“准确性”。
“ta不喜欢看恐怖片,坐过山车很难享受那种冲天的感觉。感觉刺激很难给ta带来快感,ta会经历更多的恐惧和危险。”北京众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色科技)提供的测试报告中的一些语言,看起来很像星座征途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表达方式。
对此,各种技术的首席执行官郭婷婷回应道:“这看起来像是星座算命,但事实上,每一句话都有科学依据。”他们为检查人员出具的10万字的报告,是后台导入数据后自动生成的。用户的结果通过上百个标签标准化。“每个标签下的分析都是基于研究文献,分析都是基于数据。最后,这个标签下可能的行为表现往往来自于对这种特质的心理表现研究和问卷调查”。
根据郭婷婷的解释,标签的解释是结合与这种人格特质相对应的权威研究文献,将算法应用于研究结论,在站点之间设置不同的权重,最后自动生成的结果。
然而,对文献的依赖,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恰恰说明了基因检测和分析的局限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是,对于祖宅、心理学、体育等娱乐应用的消费者级基因检测,中美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在研究样本的数量上尤为明显。美国的基因检测样本数以百万计,而中国这些领域的样本只有数万个。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各种技术的用户近2000人,而wegene的用户近3万人。
陈科指出,中国缺乏非临床基因检测样本的数据,导致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那么准确。陈刚认为,基因检测的科学水平取决于累计检测人群的规模,研究中的人群与检测人群是否一致,数据质量是否经过多次独立验证。
美国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在其解读报告中经常指出,在某些基因位点上,与受试者相同的人占多大比例。“例如,80%的人的体重指数大于28,这更科学,因为在这个结果的背后,有大量的用户数据支持它。”陈刚说,“相比之下,国内的厂商,包括wegene,只能告诉你你的体重比一般人高,但你给不出23andme那么准确的百分比数据。”
陈刚认为,在理想状态下,所有解释背后的关键因素应该是数据——有多少中文数据,以及这些中文数据对应的表型信息来支持解释。
他表示,由于国内检测公司数据积累不足,只能结合研究文献进行解读。但是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很多,因为没有评判论文质量的标准。哪些论文最权威最适合?分析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和眼光进行选择,其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很大。同时,分析师在整合论文结论的同时,也有一些主观判断,进而得出带有较多主观因素的解读结果。“相比这种形式,23andme依靠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明显更好更准确”。
郭婷婷还说,“现有的测试结果是基于关于这个问题的最新和最权威的国际文献。但是科学的特点是变化,所以我们会跟着这个领域的研究走。如果变更研究中涉及的基因位点影响到我们的检测结果,我们也会跟踪更新。”
陈刚和郭婷婷都强调,wegene和各种技术做的基因解读报告都在不断更新。我们不提供纸质报告,只提供电子报告。
在wegene向51岁的科技爱好者程明(化名)提供的第一版测试报告中,发现他具有出色的运动表现,如爆发力、耐力等指标,属于前10%。但是第二版检测报告更新后,他的运动能力就成了前20%。
陈刚表示,wegene正在不断减少不够科学、主观影响较大的检测项目,尤其是涉及健康风险的检测项目,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
国内市场亟待规范
事实上,对自然基因检测的迷信和追求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目前这个领域还处于野蛮发展阶段,鱼龙混杂。
据《中国青年报》去年8月发表的一篇报道,“基因中隐藏的野心和欺骗:基因不是“生命指令”,江苏一位老人用自己30多万元的毕生积蓄换来了6份自己根本看不懂的基因检测报告,于是投河自尽。这份近300页的全彩色打印报告,除了用他完全看不懂的表情符号标注各种癌症的易感性外,是唯一一个“与人交谈”的地方,就是劝老年人购买各种保健品。
在政策管理方面,我国对临床基因检测的应用只有政策约束。2014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禁令,要求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2015年上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公布了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名单。
但在非临床领域,尤其是人才检测、健康风险等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国内监管一直缺位。
早在2013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发布了23andme禁令,因为无法确定检测的准确性。停止了所有与公司健康相关的检测分析,只提供了祖源等分析解读服务。
禁令持续两年,逐渐解除。由于23andme已经通过学术研究证明了相应检测的准确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允许其分析解读某些遗传病的基因携带状况,但不允许告知具体的风险概率。现在,23andme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巨头。
陈刚认为,没有监管的行业只会野蛮发展。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真正对人有用,就必须有适当明确的监管政策。他呼吁尽快出台监管政策,指出“如果市场监管时间过长,劣币很容易驱逐良币”。
郭婷婷说,对于消费者级的基因检测,消费者很难从产品的价格和包装上判断检测是否可靠。“我国没有相关标准,也没有严格的审核,所以只有业内人士才能真正判断一个基因检测产品的可靠性”。
郭婷婷就如何确定基因测试产品是否相对可靠和科学给出了建议。“提供基因的原始数据相对更可靠。从算法的复杂度可以判断,如果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一个基因位点,显然不太可靠。如果提供了多个站点,并且每个站点都有,则有相应的参考。从这些要素,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产品是否可靠,是否真诚。”
人类基因的冰山一角
如今,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已经从2001年的1亿美元降低到1000美元。
据陈科介绍,目前国内消费级的基因检测公司,包括wegene和各种科技公司,基本上都使用检测范围较小的基因检测芯片或面板。这些芯片最多可以检测60万到90万个基因位点,检测成本远低于全基因组测序。
60万到90万个基因位点是什么概念?大象协会的创始人黄在2013年做了两次基因测试,其中一次用芯片检测了80万个基因位点,得到的结果是一个14m大的txt文件,甚至因为文件太大,电脑在打开过程中死机了。本文档中只有一个站点序列号,即800,000行。为了了解每个基因座所代表的性状和意义,黄利用朋友提供的200个具有相应意义的序列号,依次搜索了100多个基因座。“太难了,一个性状往往是由几个基因座决定的,算法中每个基因座的权重都不一样,我自己看不出来。”。
但是在专业人士眼里,从60万到90万个基因位点的基因检测芯片获得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基因组测序可以获得你基因的全貌,但芯片只能测量其中的一部分。即使90万个位点也远远不够,因为我们人类基因组中的碱基数是3.2乘以10的9次方,而90万个是5次方,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陈科说,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研究水平呈现为三个同心圆,最外层是对疾病的描述,即疾病发生的时间和疾病的状态;第二个圈是相关性,不是因果性;第三圈才是真正的研究核心,也就是机理研究,找出原因。他指出,目前很多基因检测和分析还处于相关的层面,很多公式或推论只是一种相关,但这种相关被当作因果关系来宣传和夸大效果。
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自1990年以来一直没有完成。2000年,参与这项工作计划的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而“人类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仍在进行中。
因此,与单纯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相比,郭婷婷表示,各种科技都希望通过提供优质的数据解读内容,为用户提供市场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理解“基因检测是关于什么的”、“如何看待自己的基因数据”。最重要的是积累更多的中文数据,挖掘更大的数据研究价值。这就是陈刚提出的wegene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属于中国人的高质量的基因数据库,为基因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陈科还指出,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基因数据库是必要的,但要打破各种机构和公司相互争斗的局面,共享基因数据,使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何林翼)
标题:(要闻)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