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做大岁:用最大的节日铭记最痛的历史
本篇文章2767字,读完约7分钟
黄石镇华东村抗日纪念寺东镇寺正殿外墙,有400多年前建寺时留下的“石衣”和“石饭”。
春节期间,莆田举行各种特色民间活动,节日气氛浓郁。图为邗江区新坡村的红盘采摘活动。
两个孩子展示一副白色春联。
老去是莆田特有的习俗,就是每年正月初四(仙游县是初五),和除夕一样,比除夕更庄严。莆田古称兴化,治莆田、仙游二县。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日本侵略者入侵福建,于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占兴化府城,烧杀抢掠,多人逃亡。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九日,敌人才撤出涪城,逃难的民众不得不在二月初二回国,埋葬亲友尸体,重建家园。由于当时春节已经过去,人们不得不在2月4日补一次。后来为了不耽误农时,这个习俗就提前到正月初四。从此,莆田人就以除夕为大年三十,正月初四为大年三十,也叫“大年”。
最大的节日背后是苦难的历史
莆田市鲤城区黄石镇华东村小学与抗日文物东镇庙相连。孩子们每天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可以看到东真寺的后墙上有一排独特的石画。
这些由粗糙的石条嵌入墙壁形成的“抽象画”只有两种内容,即衣物和食物:6个大蒸饭缸和26件不同大小的衣服。“这些石画是为了向在枷锁入侵中死去的人们致敬,他们寄希望于丰衣足食。”东真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桂熔说。
据《莆田县志》记载,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敌人第一次入侵莆田。两千多人登陆平海,明军反击。敌人被打败后,他匆忙逃走了。由于明初军事力量强大,从嘉靖初年开始约130年内,倭寇不敢进犯疆域。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以后,由于边防准备松懈,敌军入侵越来越频繁。在随后的20年里,日本侵略者15次入侵莆田,几乎每年都遭受倭寇的蹂躏。
敌人侵略国家,烧杀抢掠,各种罪行。直到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这种苦难达到了难以见到的地步。据《明史·戚继光传》记载,农历十一月,敌军围攻兴化府城,广东连长刘闲奉命剿贼。在敌人的内线下,兴化府城沦陷。这是日本灾难以来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攻占涪城。政府和城里的人都被屠杀了。受害者中有19位学者、53位陪审团和356位学者,文学上的著名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当时,数万人被杀,幸存者四处逃亡。敌军占领涪城两个月,恰逢春节。今年春节期间,莆田人没能团聚过年。次年正月二十九日,听说戚继光要来,敌军弃城攻取平海卫城。直到这时,莆田人才敢回家,收拾残破的墙壁,打听亲友的伤亡情况,然后在二月初四补过年。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开始,春节恢复正常,但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莆田人把除夕改为小年,二月四日是大年,俗称大年。后来为了不耽误农时,从2月4日改为正月4日。
到目前为止,莆田老字号的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这段艰难的历史不能忘记。"孩子们每天都能在校园里看到这些石画,并且永远记得这段历史."华东小学教曾老师。
从祖先的勇敢反抗中寻找精神财富
“侯丰不是我的愿望,我希望海博平。”站在黄石镇丁墩村戚继光纪念馆,望着戚继光的塑像,让人不禁想起数百年前齐军驱敌卫国的情景。“家军虽然远道而来,但勇猛顽强。它不仅能粉碎陆地上的敌人,还能追逐大海,深深鼓舞莆田人民!”戚继光纪念馆馆长方鸿华说。
为了消灭敌人,齐家军曾三次杀入普普,给莆田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力量,进行勇敢无畏的抵抗。兴化府城失陷后,朝廷紧急下令戚继光入闽剿贼。随着戚家军在浙江分兵抗击日本侵略者,戚继光在义乌招募了数千名新兵。军事紧急,只能一边行军,一边训练。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农历四月初八,齐家军进入福建,不久与早到的福建总兵俞、广东总兵会师,奋力收复平海卫。在这场战斗中,2200人被歼灭,3000多名囚犯获救。莆田的日本鼠疫已经基本缓解。
莆田抗日战争的历史上,除了朝廷官兵的英勇战斗,老百姓的斗争同样是史诗。《莆田县志》记载了荔浦村民、南郊船工、华亭猎户等普通人的英雄事迹。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六月,数千倭寇登陆三江口,围攻涪城。当时,南郊的1000多名船夫在程颢停泊他们的船只,自愿在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中与敌人作战。此外,华亭镇还有数百名猎人,他们勇敢地攻击和入侵当地的敌人。敌人被打败了,失去了营地,逃跑了。
敌人抛弃兴化府城时,三位一体教会的领袖林兆恩作为当地的乡贤者,倾其所有收集灾民的尸体,让灾民得以安息,让幸存者得以幸免瘟疫。林兆恩多次变卖家当,救济百姓,赈灾,组织弟子在莆田县、仙游县六次收集尸体两万余具。1996年,林兆恩埋葬死者骨灰的地方在莆田市东延山被发现。这座“明葬墓”已搬迁至石狮岩,成为莆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00多年前,军民一心抗日,体现了爱国、爱乡、自强、扶贫的伟大精神。我们用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来祭奠苦难,纪念历史,也就是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春说。
保留节日习俗也继承了爱国精神
今年正月初四晚上,莆田网上朋友圈被“变老”刷屏,弥漫着围炉团圆的欢乐气氛。在当地论坛上,甚至有网友曝光了莆田人在非洲变老的场景。图中十几个莆田男生举杯向家乡的亲人拜年。“不管你在哪里,莆田人都不会忘记老一点,比年夜饭更隆重,代代相传。”莆田民间专家林说。
伴随着农历新年,还有独特的民间习俗,如贴白额春联,农历初二不走亲。民俗学专家向记者解释了这两种习俗的历史渊源:日寇从兴化涪城撤退时,逃难的人们返回家乡,然后贴出春联来补过年。为了祭奠逝者,贴春联盖白春联时,顶节留出,成为白春联,流传至今;元旦,在莆田被称为“探索死亡日”,是人们回家后看望已故亲属的一天。为了避免禁忌,已经同意元旦不在亲友家中庆祝。现在如果元旦已经过了,第二天就不会有这种忌讳了。
2008年1月,莆田市因“大年”民俗被列入国家传统民族节日保护示范点名单。同年11月底,莆田戚继光纪念馆举行了戚继光诞辰480周年、林顿大捷446周年庆典,还举行了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开馆仪式。经过400多年的抗日战争,人们以公共祭祀、书画展览和戏剧表演来纪念历史上的抗日英雄戚继光。
在莆田,除了戚继光,还有两位被人们世代景仰,甚至演变成神灵膜拜的抗倭将领——汉江区江口镇白家村的白将军和历城区北高镇后稷村宛陵宫的大王爷,原型分别是抗倭英雄白任将军和孔将军。白任将军在莆田长期抵抗日本侵略者。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被日本侵略者包围,战死沙场。孔将军从广东到福建救援兴化府城时牺牲。曾任广东海军司令员,并率先作战,但不幸死于混战。
1月29日至2月3日,莆田举行了首届民族英雄雕像游行,游行队伍在黄石、胡适、东澳、江口等地受到热烈关注。莆田市民族英雄文化研究会代表表示,这次阅兵是为了纪念戚继光、俞、孔、白任等莆田市抗击日寇的著名人士,“在继承老字号习俗的同时,缅怀这些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记者严俊凯通讯员林建兵陈志新/地图)
标题:(文化)做大岁:用最大的节日铭记最痛的历史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莆田车鼓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