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篇文章935字,读完约2分钟
春耕为耕,农机为先。每到春耕季节,农机在田间怒吼,是春耕生产的热闹场面。
踩油门,打方向盘,不到一个小时,近10亩地已经种上了树苗。4月20日,在鲤城区黄石镇徐厝村的地里,41岁的陈志民开着插秧机,忙着机械插秧。
如今,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让农民们改变了“面朝黄土,面朝天空”的旧工作形象,在农村里,到处都能看到驾驶着“铁牛”驰骋的农机司机。如今,高效的劳动生产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民工不再受农田的束缚。留在家中从事“一站式”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成为粮食收获的主力军。
陈志民从2007年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那一年,他买了两台手持手扶拖拉机,每天只能移植20亩水稻。人走在机械后面,一天下来累得腿都挪不动了。当时他承包了100亩土地;2009年,雨城区黄石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他购买了三辆轻便马车,同时承包了600亩土地;今年春耕期间,他有16台插秧机,承包了3800亩土地。
从前,种植、育苗、翻耕、移栽、施肥、收割...一年到头,一代又一代人对一英亩土地上的食物都很贪婪,但他们无法致富。现在,踏着农村的土地,陈志民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部产业化育苗、流水线作业和机械化作业,同时开辟了100亩水稻共育的“试验田”……在他的农业经济学中,更多的是共享、市场、技术、机械化和“合作社+农民”。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里,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家伙”排成一排,“小智能”无人机格外醒目。陈志民成了一名评论员,他知道各种农业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要领。如今,陈志民是一名熟悉的收割机操作员,精通10多种农业机械,水稻从播种到播种的综合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8%。
"机器可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陈志民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耕作设备,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他为作者算了一笔账。以播种为例,人工移栽每天最多可以完成一亩地。工厂化育苗新设备引进后,机器每天可以播种160亩以上,整个过程只需要两个人操作。
“你不能就这么把车拉下来,你得抬头看看天。”陈志民说,如果他很忙,他应该花时间“充电”,在新的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学习技术和长技能。目前,沟边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农机100多台,已成为农业部机械化示范合作社。
翁国成徐玲玲
标题:(财讯)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