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络订餐黑店 缘何卷土重来?
本篇文章1031字,读完约3分钟
再难,严格执法也不难。“黑店”善于隐藏,监管者要善于跟踪。如果执法资源不足,可以走群众路线,利用激励机制动员公众举报。
厕所水槽洗菜,用过的饭盒洗干净再用,用ps假证三天取出美团,地图上找不到的餐厅成了百度外卖app推荐的商家...网络订购平台上横行的“黑店”乱象再次被媒体曝光。
央视3.15晚会后,《饿了么》在全国数千家店铺下线。但绝大部分线下黑店并没有消失,而是搬到美团和百度外卖,有的甚至回到了“饿了么”。这五个月来,这些无证不卫生的作坊还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嚣张。
遇到的不仅仅是这些“黑心”商家,还有订购平台迅速启动的危机公关,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严查。例如,美国代表团,
百度外卖,饿了,都发消息说已经下线给涉案商家了。8日上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工商、安监、城管等部门,对海淀、朝阳等地数百家餐馆进行了集中调查。其中,朝阳区北京Pixel小区已有100多家餐厅被关闭。
响应和治理可以用快速来形容。但是,我们还是要问,以后怎么办?在公共食品安全领域,有一个典型的路径:媒体曝光-公开指责-政府干预-趋同-风头过劲-回归过去。
那么,点餐平台上的“黑店”是不是没有治愈的方法呢?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广泛期待“为系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更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对于近年来出现的网上订购平台,食品安全法不乏具体规范。例如,网上食品交易的第三方平台提供商应登记网上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姓名,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责;依法应当取得许可的,还应当审查许可。
“黑店”横行,平台方明显不履行审查义务。“黑店”的默许甚至主动隐瞒,都可以从商家的逐利本质中找到根源。但第三方平台有义务对落户的商家进行审核,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对第三方平台和商家的监管责任更大。“黑店”和问题平台不会主动将违法行为直接发送给监管人员和执法者。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消除有赖于监管人员和执法人员的积极行为。
当然,监管部门也可能有困难,比如体制困难、约束缺失、人员匮乏、质量担忧、发现困难等。但这些困难媒体都可以解决,相信监管部门也可以解决。归根结底,严格执法并不难。“黑店”善于隐藏,监管者要善于跟踪。如果执法资源不足,可以走群众路线,利用激励机制动员公众举报。
回顾食品安全领域猖獗的“黑店”,很难责怪立法不完善。归根结底是违法成本太低,查处的概率太小。让食品安全法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执法严明、违法必究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常态,让“黑店”不再卷土重来。(特约评论员王伟)
标题:(教育)网络订餐黑店 缘何卷土重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