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ZAO”被屏蔽:无视用户隐私权利值得反思
本篇文章1054字,读完约3分钟
任何寻求长期发展的体面企业都不应该将发展成本归咎于用户隐私。
近日,变脸应用“zao”因用户协议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而受到质疑。软件在舆论压力下修改用户协议,增加“删除”功能。但9月1日,此app链接已被微信屏蔽,无法访问。
用ai变脸是有风险的。请谨慎使用。这种即时在线变脸视频应用,由于用户“隐私条款”设置的“大尺度”,使得提问语音反攻击产品本身的关注度。虽然用户协议中的相关条款目前已经修改,但事件带来的警示意义不应该随着公众关注的降温而变成“云淡风轻”。
经过激烈的舆论,zao用户协议中的“霸道条款”被删除并趋同。但如果不是产品大火引起了深度关注,是否意味着这样的“霸道条款”会“合理”地永远存在?
可以说,虽然目前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边界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但没有哪个企业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是“无知”的。在这方面,这个产品的逻辑,或者背后的盈利模式,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把用户的隐私保护放在了一边。
近年来,媒体也曝光了许多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互联网用户协议,但很少出现如此赤裸裸、自信地“觊觎”用户隐私信息的情况。这种“霸道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起到了考验社会对侵犯隐私的“容忍度”的作用。答案不言而喻,从业内广泛的舆论、质疑和一致批评来看。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新产品,有些错误和“测试”都不应该重复,因为在法律层面上是有“标准答案”的。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要求,个人信息控制人员在进行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遵循“最低充分原则”;《网络安全法》还规定,网络经营者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换句话说,冒险保护用户隐私不仅是对用户的冒犯,也是对法律的挑衅。
一般来说,创业公司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合规性”。然而,公司的第一步显然“太大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如果“第一个按钮”错了,那就是对企业未来的“赌博”。
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行业一般把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放在第一位不同,互联网企业的“隐私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相关应用市场价值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出了问题,产品设计又要“创新”了,用户很可能会弃之不用。总之,一个致力于对用户隐私信息“出馊主意”的企业,注定要走的很远。
不可否认,面对人工智能等新的个人信息保护环境,空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和制度方面仍有许多改进和提高。但任何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体面企业,都有责任杜绝“弱隐私保护”,或者在弱隐私保护的“红利”基础上打造企业的未来。业内对“枣”的批评和反思,也可能代表着整个行业的觉醒。
□静止(媒体人)
标题:(要闻)“ZAO”被屏蔽:无视用户隐私权利值得反思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