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本篇文章1204字,读完约3分钟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如何?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近日,在首届世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大会上,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第十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具有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
所谓科学素养,是指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思维和思想,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8.47%反映了我国公民对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的总体情况。与2010年的3.27%和2015年的6.20%相比,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更高。
要缩小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力争到2020年实现“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重道远。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越来越多的人要有科学素养,要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科学尴尬”。比如微信朋友圈经常出现“喝白酒可以抗癌”、“震云可以预测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等不科学的言论,相信并转发的人不在少数。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并不意味着科学素养会得到提高。相反,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捡钱和澄清错误的成本在增加。另外,科学知识普及不够,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公众不在一个渠道上,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中间障碍”。这些情况的存在提醒我们,要做好未来的科普传播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必须建立以人为本、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科普总是在路上。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越快,越需要跟上前沿,赶上时代,科学家作为研究者和普通人也是如此。为了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素有“科普蝎子牛”之称的王菊珍,在基层社区宣讲科学知识30多年;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研究员、80后博士生导师徐莹,用生活中的例子和普通人能听懂的话,不仅让科学“不再神秘,还保持了对科学最基本、最客观的尊重”;北京大学的张玉芝创造了他自己的“科技卡”相声形式,并利用脱口秀来传播科学常识和识别科学谬误...这样的尝试有很多,但这样的创新也需要赶上人们对科普工作的期望。因为科学素养的提高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也影响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水平。
对孩子们来说,科学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游戏,它不仅带来快乐,还能让他们做许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年轻时,很多人把当科学家当作自己的理想;人长大了,知识丰富了,知识增长了,因为科学;后来,有人爬到了科学的巅峰,拓展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界限。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科技创新必须植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能力的沃土。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让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员,让科学素养成为推动民族复兴伟大车轮的强大能量。
标题:(要闻)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