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要闻)指纹应用日益广泛,但它并不比数字密码更安全

(要闻)指纹应用日益广泛,但它并不比数字密码更安全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5 04:27:02 阅读:

本篇文章1348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指纹密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有鉴于此,有人说指纹被广泛使用,是否意味着比密码更安全?

指纹和密码都是认证方法

“指纹和密码都是身份认证的方法。从技术角度来看,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分为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和基于可信对象的身份认证。”扬州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张乐军教授说。

张乐军认为,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是基于已知信息的,密码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是指通过可测量的身体部位(如指纹、虹膜等)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或者行为。使用传感器或扫描仪读取生物特征信息,将读取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通过认证。同时,基于可信对象的身份认证是基于你所拥有的。典型的方法有智能卡、短信认证、卓越盾认证等。

(要闻)指纹应用日益广泛,但它并不比数字密码更安全

哪个更安全因人而异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从最早的带钱包出门到现在的手机指纹快速支付,从带钥匙出门到现在的解锁指纹,省去丢失钥匙的尴尬。这不证明指纹更安全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臧雅丽早前告诉媒体,世界上有60亿人,每个人有10个手指,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指纹安全(指纹识别错误的概率)应该是600亿分之一,看似绝对安全,其实不然。目前商用指纹算法(如解锁手机)误识率为1/5万,拒识率不到3%。也就是说,别人手指试了5万次,就非法通过认证一次,他手指试了100次,就被系统拒绝三次。在降低误识率的同时,拒识率也会很高。所以指纹系统的安全性大概是1/5万,更好的可能达到1/10万或者1/20万,但是目前的技术到此为止。

(要闻)指纹应用日益广泛,但它并不比数字密码更安全

8位随机密码有1亿种方案。也就是说,如果随机生成一个8位数的密码,另一个人随机猜测的概率是1亿分之一。如果混合大小写字母和符号,有6万亿种可能。反而密码系统更安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我们设置的密码不是随机的,即使是随机的,我们也很难记住。我们的密码设置通常是我们自身特质的组合,如果别人对你的密码设置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破解。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周治平说:“从数字世界的角度来看,指纹和密码是数字化的信息内容,但实际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指纹和密码是两把形状、结构、原理不同的锁。哪个锁“更好”取决于锁的是什么样的门。

张乐军告诉记者,密码对于特别谨慎、记忆力特别好的人可能更安全;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使用固定易记的密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动态更改密码非常不方便。这时候指纹技术更合适。

指纹因为更方便而被广泛使用

周治平说,指纹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益普及的关键是指纹属于生物特征,它可以比密码更独特。特别是随着一些设备的发展,指纹应用越来越方便,用户不需要专业知识,使用门槛低。

为了实现更高安全性和更便捷的身份认证,在某些场景下会混合使用多种身份认证技术,这就是所谓的“双多因素认证”。典型的应用是一些手机银行应用,将身份识别分为两种场景。首次使用和长时间不使用时,采用相对复杂的“静态登录密码+短信认证+u盾”认证方式。“对于短期和频繁使用,大多采用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方便,增加安全性。”张乐军说:“如果应用场景中的安全级别较高,就需要采用动态复杂的多重认证技术。如果方便更重要的话,我们可以选择所有认证工作都用手指自动完成的指纹技术。”

标题:(要闻)指纹应用日益广泛,但它并不比数字密码更安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