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莆田教育 >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0 07:45:01 阅读:

本篇文章137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山,以三角形后面的山的形状命名,像一个钟。从唐代到宋初,属于莱苏里。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明代郑桐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来苏里;明郑桐十三年(1448年)至清朝,属邢台。中山镇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福建三绝”之一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景区九里湖和“小武义”麦谢岩,坐落在曾经吸引历代达官贵人和诗人留下珍贵诗词的中山,为九里湖和麦谢岩增添了风采。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在麦谢岩成立,点燃了仙游革命武装斗争之火。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中山街,原名“三角城”,清末叫“窦娥店”,镇政府所在地,夜间挖巷,清末只有四家店铺。1938年后,在公路旁开了一家店,也叫“车路店”。1958年后成为邢台山区商业街。清末,何伶形成了南北双面街,分为上街和下街。街道长200米,宽5米,碎石路面,土木结构,店铺80多家。1958年,邦尤公路改线,何伶失去了优势,市场变成了居民区。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南湖村有宋代种植的古板桥榕树,挂在小溪两侧,覆盖着桥端。既是人行桥,又是桥头堡。卓泉村有卓泉岩。据说古代这里有僧人朱,山奇洞幽。天竺村有一处古迹竹浦宫,据说建于汉晋之间。它是一座小庙,北与麦谢接壤,南与鲤鱼坤接壤,左与冯琼为邻,右与紫帽为邻。它像一颗拱星,汇聚天地精华,山川秀美,树木阴森。宫址在松柏之后;另一座朝天宫是在明朝末年(公元1623年)由10个自然村建造的,包括龚都、夏阳、正坑、仓里、娄丁错、天忠、水坑、马霞、塔头和牯猴。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何明村有个蛇湾城遗址,俗称土城铺。它是一个汉代遗址,位于何明村东南约1500米处,占地约500平方米。城墙被毁,城内仍有东、西、南北大门和赛马场。表面上收集到垫纹硬陶片、填砂陶片等文物,1989年1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卓泉村有卓泉岩、香山寺等景点。传说元初卓熙真人炼丹的地方卓泉岩,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重修为二层殿;香山寺是宋代陈曼修建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香山寺呼应九里湖寺,传承梦幻文化,是祈梦圣地。身边信众众多,文化背景独特,大小法会频繁。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九里湖位于钟山镇,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湖泊,有着美丽的传说,何的九仙炼丹术从鲤鱼升到天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几千年来,一直受到执政党和反对党的高度赞扬。历代诗人作家流连于此,咏歌阅章无数,摩崖题字满天星辰。更有特色的是自宋代以来就闻名的祈梦文化。历代官员显贵、诗人墨客都来此朝圣,祈梦之风盛行。六朝时,太傅郑晴路、宋端明寺学士蔡襄、明成祖陈靖邦、江南才子唐伯虎、清官李光地以及一些现代政治家都曾登门祈梦。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和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对九里湖的梦幻文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许多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梦体验故事,给九里湖景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麦谢岩景区,距九里湖10公里,素有“闽中美冠”之称,更有“胜武夷”之称。它以危险的山峰、隐蔽的洞穴、奇怪的岩石和模糊的幻觉而闻名。从迎宾亭到山顶的星象石,一共有108个景点,盘旋在山路上,峰峦起伏,包括“大象喝水”、“神龟护嘴”、“吴空石”、“鲤鱼上天”、“神鸟护芝”和“神鸟护芝”。麦积岩的人文景观独树一帜,历代游客留下了许多遐想。 如宋代高僧的《道场福临真福》、宋代史学家郑樵的《星象石》、元世祖忽必烈的《古桥山》、蔡瑁将军的《麦之光斜》等。 (错误返回)

标题:(文化)钟山镇古迹述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