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仙游行政区域嬗变
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了历代权威人士和学者的关注。历史上有国史,也有党史。省市县都有“地方志”,甚至还有家谱、家族史等家谱。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编辑认知的局限,以往的记录往往存在顺从和缺失的缺陷。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仙游的风土人情,笔者对《福建通史》、《仙游县志》、《九里湖志》等关于仙游历史渊源的著作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其中的差异。虽然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但也有相关资料组合整理,希望与读者分享,多祷告。
先说仙游的地理演变。仙游在古代没有地名。夏时宇(约公元前17世纪)属扬州,西周(约公元前1110年)属福建七省,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年)属越国,秦朝(约公元前221年)属闽中县,西汉(约公元前206年)属福建和越国。相传汉武帝在位时(公元前122- 116年),安徽庐江人何太寿的九个儿子来到仙游九里湖练丹,后乘九条鲤鱼升天。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06年,南越的陆贾和东越的虞山与汉朝作战。汉武帝初年(公元前116-公元前111年),平定叛乱,设立杨、清、徐、燕、游十三郡为刺史。福建和越南的人大多搬到了江淮地区,所以福建和越南的地方被遗弃了。
东汉(公元25 -220年)福建隶属惠济县。三国时属吴国建安县(222 -280)。晋朝(317 -420)属晋安县。梁(509 -557)属南安县,陈(557 -589)开始设置莆田县(含仙游地区),不久即废属南安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莆田县恢复,九里湖被称为“游海洞”。唐朝第二年(699年),划分为莆田县西部,以莆田鱼坛(今改围县坛)和广野地区为界,设立清远县,隶属莆田县武荣州(今丰州、南安市)。唐睿宗靖运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庆元县隶属于它。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州改称清远县。《九里湖志》载:“赵一正勿驾,取清远县与清远县为一名,故请改之。因九仙,改名仙游县。”
至于仙游县的命名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福建通志》载:“唐天宝元年(742年),不要驾赵,请将清远县改为仙游县,以县西仙游山为名。”
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没有最终的结论。后来的学者认为,唐宪宗元和建(806 -814)李继福的《元和建县志》中记载的九座山在仙游的西北部,即古仙游山,而不是该县西部的仙游山。说明山名来历不明。而《九里湖志》中也包含:“自古以来,帝王都为神仙所惑。天宝元年,玄宗(皇帝)追老子(春秋道士)为轩辕帝,故“以何九仙为名”,“似非空穴来风”。
从此,九里湖的祈梦文化闻名中外。明代状元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地理学家徐霞客、财政部部长季峥、佛教高僧陈靖邦、清代名臣李光地、国民党政治人物颜强等都曾来此访问,祈愿圆梦。所以仙游县以九仙命名的说法特别流行。
对此,笔者冒昧猜测、推理,认为公元472年,唐朝非驾(五品官名)赵,在请求法院更改清远县名之前,必然要与县长等亲属讨论新的县名,各方面肯定有意见。历史上有赵提出“仙游因九仙而改名”的说法,后来李继福(死于814年)又提到“县西仙游山而得名”。虽然前后有三百多年的距离,但在决议的那一年,这两种说法怎么可能不提呢?那么,东有著名的“九仙”,西有巍峨的“仙游山”,二合一,取“仙游”之名,也是合理的。世间流传下来的版本有两种,但各有所知,各有所漏。
(仙游解进保雅珍)
标题:(文化)仙游行政区域嬗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