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莆田教育 >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0 06:15:01 阅读:

本篇文章4503字,读完约11分钟

冯阿莲大宗祠

连姓分布在仙游非常集中,多在盖尾镇前联村。千联村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村庄,人们被教会称为“冯阿”联姓,是一个著名的“笔杆村”。

“2014年,4个人同时考上博士。现在村里有42名医生,包括两对夫妇,一对父子,四个兄弟和一个姐妹。还有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其中,连家华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连正安,福建交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连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他们三人都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补贴的专家。另一位是机械科学研究院沈阳铸造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连华生,入选新世纪国家级亿人才工程。”就连千联村教育基金会的成员也打开了家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的确,“笔杆村”的起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千联村人多。为了谋生,更多的人只能选择走出去,进入这个世界。知识储备的多少决定了路有多宽,教育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解放前,每个村子都有一个‘书房’,父母鼓励孩子入学。当时村里有四个‘书房’。孩子会在里面学习阅读和计算。”这里的“学”和老私塾差不多。旧村协会会长连宝贤回忆说,1947年,它属于田翔乡。当时香天利学校是自筹资金建的,现在是千联小学。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千联村家谱中有19页现代人物。其中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0余人,其中党政军企校各级领导干部数百人。

今天有人才,古代也有。处于庙堂巅峰的宋,与镇南将军,甚至与大众,都有轻微的文风,表现出极大的对立;有邦昭联袁灿,学者,学过古今,能诗善赋;有满是桃李的教诲,如莲前、莲文仙、莲袁青;科学领域摘桂的亚魁、吴魁,立旗立匾,甚至有进步,甚至拉出兄弟...渐渐地,“笔杆”这个词就成了千联村人的dna,融进了他们的骨子里和血液里,一代又一代的千联人不断地用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新的生活。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以前的同伙更多的是在国外做生意,分散在祖国的南北。最北的黑龙江,最南的海南,最西的新疆,最东的上海,哪怕是氏族人的热情也死不掉。

即使是游遍全国的家人,也有刻骨铭心的乡愁。他们不断支持家乡的各项事业建设,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九年前,在老乡的支持下,成立了千联村教育基金会。“基金会成立时,基金总额80多万元,现在基金已增至248万元。”前联村教育基金会会长连告诉记者,“基金会以零支出、账目清晰、章程规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村民对基金会进行了投资”。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在基金会成立的今天,厦门的村民捐款30多万,海外的很多村民也纷纷响应。连连浩是厦门大学历史学教授。他和他在美国的哥哥连·大莲都“想家”。连心达经常利用回国讲学、看望老母亲、走亲访友的机会。兄弟俩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家乡建设,还经常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在基金会的年度表彰大会上,连心豪将回来参加空,鼓励未来的学生努力学习,并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想发财,先学。如果你变得富有,你不应该忘记学习。于是,被作为传家宝培育和传承下来的“笔杆村”在世界上家喻户晓。

石莲图腾

【解读】连,即战车,古代是人力拉的。人们开车走路。“轿子”又叫“步步为营”,是中国特有的汽车文化。

【缘起】上古颛顼后,以祖字为氏。颛顼的曾孙陆忠的三儿子取名惠莲,后代以祖上的字为姓。出自姜氏,以先祖之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公族的后裔和齐大夫偶姓的后裔,以先祖的名字为姓,称为偶姓。

求根问祖

起源传说是宋朝开始入仙

关于偶姓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广为流传的是许高新传。颛顼的曾孙陆忠的第三个儿子取名惠莲,后代以先祖的文字为姓,从而形成了联合姓氏。

中唐时期,连某从梧州(今浙江金华)入闽,居三山(今福州)和连江,其后裔散居福建各地。唐宪通九年(869年)入职,河南广州固始人。曾任广西、四川副特使,评鉴大理寺事务,赠金子光禄博士。唐代入闽,居福建郡,是连入闽之祖。连凯,连宗次子,字广智,唐中和年间(881 -884)入闽,住福建开化里(今福州仓山区程门镇)。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宋·(1174-1189)年间,和孙连之被任命为右丞相、护国大将军。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因大臣谋反,退隐到我县云顶山北,设政,名为莲班。因为某种原因,他带着儿子,甚至本该再迁移到阿霍,说是以前的公司。英祖生有岳、简、三子,其后代分为我县前连县莲花头、惠安县、德化县格头,世称“凤阿”。

家风家训

冯阿莲的祖训

忠孝报国。宋隆兴年间,因辽、金叛乱,仙游冯阿连先迁祖制公为义勤王,立下战功,封镇南,镇守南。此后,他被提升为后稷,并被封为总理兼护国将军。所以冯阿连的大宗祠有一副“骑着紫马直上天台”的对联,今天很有名,宗室的历史还很香。

冯阿莲住在盖尾千联。到了清代,他建起了“丁字府”,孝顺和睦,成了富贵之家。所以亭涛楼有一副对联“儿孙大,兄弟家庭肥”。

诗赋传家。福建石莲不是始祖,岷县人莲总去唐宪通九年。赵俊邦是中国石莲的第一位学者。冯阿连的诗词传世,科举功名无数。丁白也知道书认识仪式。所以大宗祠里有“春秋祭祀张贤德,科佳学方”的对联。

学武术,文武全才。总理放弃写作,努力工作,全才。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福建御史、巡抚等。地方知府徐宗干担任同治丙寅(五年)巡抚,在甲子郑可五局公司上加“文魁”牌匾,在益友科五局公司上加“武奎”牌匾(光绪十一年)。

种田与读书,种田与经商。种田,种粮,养家,谋生。读书可以知诗知书,达到礼义,修身养性,从而建立高尚的道德。学会做人,谋生。清朝光年间,冯阿连的第三十三代六祖五祖祖祖籍琅琊(忌讳文房,字子岛,俗名A-5)和六祖六祖龚琅琊(忌讳赵文,字子城,俗名A-6)带领百姓经商致富,修建了“丁字大屋”,以兴化著称。

传家宝

连房子都藏在城里

t型古代家具

在盖尾镇千联村,最著名的是“丁”字形的19座清代古民居。时至今日,福建和清朝原有的布局和历史风貌得以保留,成为南方红砖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些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占地20多万平方米,其中19座相邻而建。从清代嘉庆到道光年间,逐渐形成长2.5公里的“丁”字形。是全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古代民居建筑,规模之大令人震惊。每座古民居的正面都是凹进去的,即大门左右开间的墙壁向前延伸约3米;屋顶为“燕尾脊”挂山式,檐深而长;建筑平面是围绕正厅对称开间的建筑,宽5开间,7开间,9开间,11开间,13开间,19开间,深3。建筑都是土木建筑,檀木墙,少拱门;大多数古民居都装饰有生动精美的砖雕,古代的石雕木雕也很精美,这是它们的特点。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在古民居中,达曼写下了“上党家声大,凤阿世泽长”的对联,象征着上党家悠久辉煌的历史。在一些古民居的正面和外墙上,随处可见具有吉祥寓意的砖雕、木雕、石雕的古老文化魅力,这些都体现了清中叶以前连村古民居的地方特色。

宏大的规模、造型、单座空房的格局,尤其是砖雕、木雕和石雕的艺术性,都体现了极高的文物价值。古街空室走向传统格局,街道两旁保留着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这些都非常重要

采访笔记

闽台爱情“扯平”

在盖尾镇千联村联兴祠堂门口,记者看到了国民党前主席、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题写的“冯阿廉大祠堂”牌匾。进入祠堂,第一块匾上写着“小心追求未来”,这也是连战在2006年题写的。祠堂里还有一块匾,上面写着“世泽堂”,也是连战题写的。

连战的祖先也关心大陆,相当认同自己是“正直的中国人”。祖籍前莲村的厦门大学教授连连浩写过《闽台连氏源流续》。书中提到连战的祖父连横是台湾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历史学家,原名唐雅。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他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撰写了《台湾语码》、《大陆诗草》,编撰了《台湾通史》一书,获得广泛赞誉。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是《连先生家传》的作者。书的开头说明他的祖先是福建闽南人。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这些铭文震撼人心,也是闽台人民血脉相连、文化交融的缩影。据了解,连战虽然是台湾台南人,但一直追根溯源,祖籍福建。2005年,他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开始了“和平之旅”,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后,连战多次来大陆“寻根问祖”。他积极协助连氏家族在的各项事业,并在各地为连氏宗祠题词。连战对大陆的投入不仅与宗族紧密相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fryopi

这个孝顺的儿子和他的母亲在床上度过了八年

连孝子模式

盖尾镇千联村的老人,彼此关系都很好。由于多年来对年迈的母亲照顾有方,被村民们视为学习楷模,被评为“尊老爱幼”、“为老先进个人”。

回忆起母亲卓少兰,连感叹道,2001年他去深圳当会计,家里的一切都是他70多岁的母亲打理。因为父亲去世早,母亲白天不仅在地里干活,还在业余时间照顾重孙。有一次卓少兰背着玄孙出去散步,不小心翻了个跟头。虽然没有伤到生命,但是她的腰已经站不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的连连夜从深圳赶回来看望母亲。为了让母亲安享晚年,连放弃了在深圳的工作,决定留在家里陪母亲。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连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一直害怕黑暗。母亲腰受伤后,他在老房子里另搭一张床,每天晚上陪着他。“我妈动不了。吃完饭,我就去房间陪她。无聊的时候会打开电视,一起看莆仙戏。”丽安·焦云说他一直陪着他的母亲直到去世。仔细算了一下,大概要八年。不仅如此,她母亲死前还卧床一段时间,不能自理。她在床上吃喝拉撒路。令他高兴的是,他的爱人和嫂子也毫无怨言地照顾他母亲的日常生活。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据说孝道是会传染的,连焦云的孩子都很孝顺。连笑吟吟地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是我女儿,连慧敏。虽然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要养,但是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补贴家用。希望我们少受影响。每到节日,她都会带着大包小包回来。村民都说我生了一颗“好心”。

三代老师继承了父亲的遗愿

甚至谈论父亲

被称为“盆盆村”的盖圩镇千联村,自古以来就重视学习和教育,涌现出许多教师。其中,连城不仅是三代同堂的老师,还因为乐心村的公益事业,成为了邻里的一个著名故事。

连城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父亲以前是千联村学校的老师,现在大儿子也是宝丰小学的老师。大儿子连思怡回忆自己已故的父亲说,他早就记住了父亲“亲族、待人和善”的教诲,这将作为一种良好的家风流传下来。

据连思怡介绍,父亲是地道的农村教师,也热衷公益事业。他开辟了融资渠道,并计划修建纵横交错的水泥村道。作为老协会主席,他带领群众,抓住千联小学建校50周年的契机,成立了学校改造筹备委员会。在筹集资金的同时,他奠定了基础。经过八个月的努力,他拆除了旧校舍“宫”,将其重建为一座五层的综合教学楼。不仅如此,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期间,他都会抽出三五天的时间,为村民写春联、正厅、表德,这已经不间断六十多年了。

(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我爸很关心人的生活”,甚至如其所言,逢年过节,他会组织旧会会员去村里看望老人和孤寡老人,营造一种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有一次,父亲在去看望老人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去世了。父亲本来打算修连的家谱,临行前已经完成了家谱初稿。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连思怡现在也积极投身于村里的事业,下班后一起帮着跑村基金会。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将帮助筹集资金。每次游客来参观村里的古民居,他都会充当导游,介绍古民居的前世和千联村的文化遗产。

下期:周姓

欢迎讲述你的故事。新闻热线:8669900

本刊正文:本报记者彭建普傅思伟陈

标题:(文化)人才荟萃出“凤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