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鹿鸣桥:名臣兴水利 至今泽苍生
本篇文章1388字,读完约3分钟
在杜威镇坛边社区,有一处文化景观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点,那就是鹿鸣大桥(如图)。这座桥是明朝三朝元老、户部尚书季峥建的。历经500多年风雨,仍是当地村民进出村庄的主要通道。
8月1日,在滩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古迹进行发掘。鹿鸣大桥位于仙游至永春古道的主干道上,横跨木兰溪的支流朝天溪,全长19米。是青石结构,桥内建有船形石墩,青石横跨桥墩形成两个拱门。桥面铺有双层石板,每层重几吨。这座桥结构独特,坚固严谨,造型优美。
踏上鹿鸣大桥,脚下是斑驳的青石板,让人怀旧。望着栅栏,桥下碧波荡漾,岸边弱柳迎风,麦浪随风在空旷的稻田里涌动,一派“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美景。
谈到鹿鸣桥,我们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历史部长季峥。季峥是李文献上郑(今杜威镇浦尾村)人。他叫廷钢,东源号。曾任翰林图、祭祀酒、浙江省助理、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经历了瀛宗、献宗、孝宗三朝,被称为“三朝元老”。季峥是一个清官,咸宗朝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太平十策”的宝座,希望皇帝“远离奸诈,任忠良,同情人民的生活,促进伦理道德”,这并没有被采纳,愤然辞职,返回家乡。在他的家乡,他鼓励耕作,植树修桥,做了许多好事,至今受到人们的庆祝。孝宗回到季峥后,有许多兴利除弊的措施,其中一些被皇帝采纳。
据史料记载,鹿鸣桥是季峥在534年前的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修建的。根据传说,当季峥经过时,他发现水流太快,路人无法通过,所以他提议建一座桥。当桥建好的时候,季峥正要写桥的名字,突然他听到了山上的鹿鸣,于是他写了“鹿鸣桥”。当时,季峥亲自在鹿鸣大桥西端种植了一棵榕树。这棵榕树幸存至今,现在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桥下建了一座大坝,可以灌溉两岸70多英亩的农田。
说起刘国英木兰溪季峥水处理的故事,民间文化公益组织——南稷山社的负责人就像是几件珍宝。为了弘扬和继承季峥文化,季峥故里蒲圩村的乡贤们自发成立了以当年季峥创建的稷山社命名的南稷山社,致力于挖掘、整理、传播有关季峥的历史文献,传承季峥的“才”和“诚”。
刘国英说,历史上仙游县木兰溪遭受过严重的水灾和瘟疫,人民生活悲惨。季峥在法庭上,心里装着桑。饥荒之年,请孝宗皇帝,为仙游人减税三年。辞职回国期间,季峥为了家乡的利益,在木兰溪流域及其支流大力兴修水利。除了鹿鸣桥,他还发起修建了卧龙桥(现在临安镇下下村的金凤桥)、邓英桥、步云桥和潮桥(都位于杜威镇中岳村)。在此期间,季峥在龙华镇主持修建了艾禾和云居两座大坝,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还动员村民大规模植树,在木兰溪流域种植了数十万棵松树、柏树、竹子和茶树,从而保护了水土的一面。
“古皮新坝有遗迹,石膏摸遍十八村。水利一直是命根子,现在更是郑东园。”这是一首刻在龙华镇艾禾村季峥发起的大水坝上的诗。大坝依然造福民生,覆盖泽北周边18个村庄,惠及2000多亩良田,实现旱涝保收。
季峥的惠农事迹远不及此,如创办稷山社,补贴贫困家庭,囤积年货供穷人捡拾;开鸣凤学院,主动收留贫困儿童。
南稷山社组织有文采的民间艺人,创作了莆仙戏历史剧《季峥》。该剧结合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通过季峥出生、借九庙、入京应试、偶遇楠溪江、名利双收、开仓供粮、受委屈、午门打鼓、杜绝强奸等九个章节,讲述了季峥不畏强权、开仓供粮的故事。许多民间艺术爱好者自己写书、整理书籍,并自愿在全县巡回演出。(记者汤唯通讯员张力文/地图)
标题:(文化)鹿鸣桥:名臣兴水利 至今泽苍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关注】龙华寺藏书
下一篇:(文化)东大村,遇见诗意蒜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