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外卖井喷!天量“用塑”考问“限塑”
本篇文章2897字,读完约7分钟
“要包吗?大包三角形,小包两角。”这是很多超市收银员面对收银顾客的“开场白”;“想要一个”也是很多客户的自然回答。2008年,国务院发布“限塑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记者在上海、广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调查显示,实施九年的“限塑令”效果堪忧,情况不容乐观。
免费塑料袋仍被广泛使用
据记者调查,各种生活场景中仍广泛使用免费塑料袋,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是“重灾区”。
在长沙市岳麓区滨江农贸市场,随处可见背着塑料袋的人。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挂着一摞塑料袋。当市民想买东西时,卖家会拆掉下一个。
在长春,记者在一些生鲜市场和小超市发现,塑料限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也在广泛使用。一位蔬菜经营者告诉记者,这种袋子虽然又轻又薄,但承重能力很好,基本上是消费者刚刚需要的。当它们被带回家时,也可以用作垃圾袋。
事实上,免费提供塑料袋对企业来说成本很高。“我的摊位10多平米,一年一万块钱。”长沙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照8元一包的计算,每包80个塑料袋,光是这个摊位一年就要消耗10万个塑料袋。
既然有成本,为什么不收费?世界各地的许多供应商一致表示,提供免费塑料袋是小企业的“标准”。“如果你不免费提供,人们很可能不会买你的东西。不能为了一两毛钱的塑料袋毁了你的生意?”一个街头小贩说。
按需收费的监管效果被削弱
与农贸市场大量使用免费塑料袋不同,各地大型超市可以严格执行“限塑令”,实行塑料袋收费政策。虽然收费可以减少使用量,但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塑料袋的价格并不敏感。
深圳罗湖区某大型连锁超市,大部分顾客选择在收银台购买塑料袋。记者在超市见到了25岁的上班族姜先生。“现在出门连钱包都不带。谁会带购物袋?”背着塑料袋,他说带购物袋很麻烦。塑料袋方便,大包小包都不贵。
塑料袋的价格是否过低,导致价格对供求缺乏明显的调节?在罗湖区另一家专营进口食品的高端超市,收银员陈小玲告诉记者,这里最便宜的塑料袋在1.2元,属于可降解环保塑料袋,价格高并没有影响顾客的“购买热情”。
新兴消费模式成为“限塑令”的新盲点
近年来,外卖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用手机订购外卖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但是商家一般都是用超薄塑料袋发货,塑料袋的消耗量已经成了天文数字。
上海徐汇区,某三甲医院的餐饮街附近,街上餐馆的外卖很多都是用超薄塑料袋分发的。某餐厅老板直言,各种外卖软件公司经常给商家送塑料袋,不见面就用超薄塑料袋对付。
一位基层监管人员表示,“互联网+”的消费场景往往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点对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监管带来了新的困难。
深圳的一个外卖哥告诉记者,在最忙的时候,每天都有近百份外卖送到,几乎每一份外卖都是用塑料袋包装的。
与网购配套的快递行业也是塑料袋的大消费者。根据2016年中国快递行业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5年中国快递行业消费塑料袋82.6亿个。
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刘俊熙照片
“限塑令”存在效率不足、九龙治水监管不力、执法成本高、刑罚威慑低的诸多困难。
九年业绩不佳,谁在“拖后腿”
“限塑”的出台并没有持续九年,“禁塑”在一些地区效果不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政策效力不足,惩罚威慑低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勇认为,“塑限令”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是政策规定“限”而非“禁”,缺乏“限”的度和度。考虑标准等细节;二是政策单向,经济杠杆效率差,没有考虑引起公众参与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限塑令”的主要缺点之一是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如何引导群众、监督市场、促进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流通体系,需要更细致的任务分解,真正落实激励和制裁措施。“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没有后评估制度,经过一两年热度基本消失。”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涉及“限塑令”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质监、工商、环卫、环保、科技、财政、税务等。但记者在很多地方联系监管部门采访时发现,很多基层部门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相关监管责任,更少安排执法计划进行定期监管。有些部门直言:“我们还有这个工作吗?”“不是我们的!”
2015年正式实施“塑料禁止令”的吉林,半个月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塑料禁止令”的处罚力度较低,企业和个人分别被处以最高3万元和最高200元的罚款,远低于违法所得。
长春某批发市场经理表示,执法成本高也是个大问题:“查处一个使用不合格塑料袋的商贩,罚款200元也要分层次上报。只有案卷会做十几页,执法人员有限。市场商贩很多,根本不能罚。他们只能怪大众。”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监管不平衡,缺乏监管合作机制,刺激了一些监管宽松的地区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和非环保塑料袋,然后流向生产环节监管严格的地区,对后者的监管产生了影响。
垃圾分类“肠梗阻”导致塑料袋难以降解和回收
由于价格和技术的原因,环保新材料塑料袋难以扩大市场,无法实现完全降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尚未建立的现状,使得不可降解塑料袋难以回收利用,而完全可降解塑料袋也难以降解。
据业内人士介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购买价格比超薄塑料购物袋高3 ~ 5倍,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受,全降解塑料袋价格比普通塑料袋贵几倍,大商家很难换成全降解塑料袋。
玉米淀粉是吉林省推广的环保塑料袋的原料。但由于技术原因,这些全降解塑料袋的强度和韧性都比普通塑料袋差,而且经常碰破。但是这种塑料袋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在几个月内实现完全生物降解。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勇表示,可完全降解塑料袋的处理类似于厨余垃圾,需要单独分拣,这样堆肥才能在厌氧高温下完全降解,不分类直接送到垃圾场也无法快速降解。
真正的塑性极限的关键是采取实际行动
对于国家层面的“限塑令”、部分地方的“禁塑令”等地方性法规,要加强具体条款的方向性,提高办理力度,明确执法流程,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完善的法规配套体系。目前,“限塑令”和“禁塑令”还应配套相应的保障制度,如加大激励和产业政策力度,鼓励企业生产符合要求的塑料袋,加大对环保塑料袋或其他塑料袋替代品的激励政策,使相关政策法规深入到塑料制品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专家表示,流通中的“限塑”、“禁塑”成本远高于生产和回收。我们应该通过补贴等措施向可降解新材料产业过渡,通过价格限制逐步剥离商家和塑料袋生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它们的生产和销售,从供应方改善塑料产品的供应环境。
公众对不合格塑料制品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记者采访时最明显的感受。一些地方当局负责人建议,应开展多层次的公共知识宣传,让公众了解使用不合格塑料产品的危害。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共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动态监管和执法,简化执法流程,让及时处罚和积极引导发挥共同作用。(记者周)
标题:(要闻)外卖井喷!天量“用塑”考问“限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