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是谁制造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关怀式”谣言?
本篇文章2238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济南12月14日电问题:微信朋友圈“关心”谣言是谁制造的?
新华社“中国网”记者袁君宝邵陈露文国锋
近年来,微博和微信上频繁出现“不要再吃了”、“不要再喝了”、“不要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提醒谣言。据了解,仅从去年开始,微信辟谣工具已经辟谣100多万条。是谁在“善意”制造这些谣言?背后的利益链是什么?
有没有“抵制”长辈转发的谣言?微信传言超过一百万
“别喝了!“瓶装水开了3天,细菌增加了227倍”,这是微信“辟谣”工具12月份披露的最新谣言之一。这个谣言里有所谓的媒体实验和权威机构的观点。这样的“专业”“科普”文章可能会让很多读者困惑,然后“温馨提示”会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济南市民罗女士说,她妈妈经常给她发一些这样的文章,提醒她“最近鸡爪不能吃”“豆皮不能吃”等。一开始她和妈妈争执,后来她干脆“呵呵”了。其他受访者表示,现在在亲友间造谣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会被视为“打脸”或“不礼貌”,非常苦恼。“有一次我妈很认真的跟我说,跟团里的长辈碰撞真的不合理。”研究生学历的济南市民陈桥说。
“关怀”谣言不仅给读者带来一些困扰,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有读者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说阿司匹林是心脏病发作时的“救命药”,他们不知道对某些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会“致死”,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类似的报道时有见诸报端。
类似“关心”的谣言有多少?朋友圈有多少谣言?记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数十条当时的“十大谣言”,其中“关爱谣言”所占比例较大。比如2016年和今年上半年两次发布的十大谣言中,有一半以上是食品安全、健康急救、儿童安全等提醒。
据微信生态安全报告(2016年)显示,微信去年已处罚约10万个谣言和谣言账号,朋友圈谣言链接数超过120万个。同时,微信专门开发的“微信辟谣助手”显示,截至今年12月,谣言数量已超过100万。
是谁在制造“高质量”的谣言?背后的利益链是复杂的
当被告知转发的一些文章是谣言时,很多读者不可避免地会问,为什么要“善意地”制造这些谣言?这些读者不知道的是,他们不用心的阅读转发所带来的点击数和公众号关注度,会给幕后的运营者带来直接的利益。
记者采访了很多微信从业者和专家,经过多次调查,发现微信谣言背后有多个情节,比如故意攻击对手、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引导用户打电话等,但最重要的是“圈粉”和转发广告。
记者从微信官方账号的一个大型广告对接平台了解到,粉丝不到1万的微信官方账号广告价格在200-400元,而粉丝5万的则增长了十几倍,达到30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上万元。
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微信官方账号济南微信运营商表示,微信官方账号的阅读量和粉丝数量是广告价格的主要依据,因此很多微信官方账号为了迅速增加粉丝,不惜非法制造“关怀”、“事件”等谣言。
同时,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谣言页面,尤其是顶部和底部,都伴随着大量的促销二维码和广告内容,也会让货代在阅读和转发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据此人介绍,记者下载了几款应用,发现有很多带广告的文章可以转发,价格一般为-0.12元/0.1元。
在记者成功注册并与好友分享了一些文章或发到朋友圈后,随着朋友圈点击量的增加,APP“账号”上显示的收入也在不时增加。当达到最低提现门槛5元时,记者尝试提现,几个小时后,通讯员在记者绑定的微信零钱账户中收到了相应的转账。
另外,在很多类似的平台上,也有一个“学徒”系统。注册用户引入新的注册用户即学徒后,老用户不仅可以立即拿回几元现金,还可以永久获得学徒20%的利润份额和学徒10%的利润份额,从而形成类似MLM的利益结构。
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倪婉认为,造谣者往往会利用人们关心食品安全、同情弱者的心理,以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某某孩子又被抢了”、“别再吃了”等说法不断出现的原因。有的还编辑视频“以花代树”,附有其他报道的图片等。,以增强欺骗。业内其他人士指出,“关爱”谣言也抓住了老年人“宁愿相信自己所拥有的”和渴望与子女沟通的心理,使其自愿前去,养生谣言不易被公安部门攻击。
谣言止于智者,应止于“统治者”
近年来,谣言四起,新的风格层出不穷。虽然很多只是引起人们的生活困惑或“安全焦虑”,但也有很多危害很大。
比如“注射西瓜”、“塑料紫菜”等谣言给相关种植者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塑料大米”等谣言引起了强烈的关注,甚至影响了行业的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博说,谣言传播遵循这样一个公式: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模糊性。减少谣言的危害,需要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及时应对,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歧义。
倪婉建议,很多看似正能量的谣言都需要去论证分析,成本比较高。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传播最广的同类谣言进行回应,让读者思考类似的信息既然是假的,是否也不一定是真的。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打击谣言,微信等平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微信官方不仅时不时发布谣言列表,还开发了“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据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800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加入该平台,包括网络警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和中央媒体。在过去的半年里,微信官方账户中大约有4.5万人受到了惩罚。
中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大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打击“事件”谣言,还要更加关注其他谣言,如养生和健康,特别是要加大对有组织和盈利动机的谣言制造者的惩罚力度,并找出他们背后的利益链。
标题:(要闻)是谁制造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关怀式”谣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