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囤货又后悔 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本篇文章1076字,读完约3分钟
消费者需要看清套路,消除购物的盲从心态,改变消费观念,杜绝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随时做一个有智商的理性消费者。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利用“双11”购物节囤积商品,其中家居用品、服装鞋帽、母婴用品是最常囤积的类别。73.3%的受访者承认有过囤货后后悔的经历,男性受访者比例高于女性受访者。面对电商购物节,83.3%的受访者表示比之前冷静。70.5%的受访者建议制定购物清单,有计划地消费。(中国青年报,11月13日)
囤积的物品不仅占据了0/12365だよ/room,还降低了生活的舒适度,并且在保质期到期后浪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被电商抢了各种购物的时候心安理得,然后却想“打折手”?
消费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大脑活动。大脑在决定买还是不买之前,不仅会考虑商品带来的快感,还会权衡购物对有限资金的消耗。也就是说,一个思维正常的大脑是有理性消费能力的。然而,当折扣、优惠券和各种全额折扣一起出现时,大脑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利用了这一点。一时之间,理性可能离地,疯狂的购物欲望再次占领高地。另外,网上交易一般通过信用卡等电子手段消除和延迟支付的痛苦,大脑的控制机制可能被骗。尤其是近几年的“双11”,商家设置的营销陷阱在不断翻新。除了堪比奥数的优惠规则外,还有购买预售、虚假折扣、产品质量折扣等套路。每年“双11”后,维权案件层出不穷,部分网络经营者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如果说,大脑原有的抑制冲动的机制失效是疯狂劈砍的主要原因。那么,心理机制失衡恐怕是囤货的另一大原因。囤货心理是人的“贪小便宜”心理在作怪。根本原因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匮乏、恐惧、焦虑的心理在作怪。严重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有时人会出现心悸、出汗、心烦、胸闷等症状。结果,人们在商家各种促销的影响下冲动购物。片刻的兴奋过后,这更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长空虚灵。人们希望从购物中获得满足,但随后他们发现更多的内疚。
近年来,面对电子商务购物节,理性消费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共识。一方面,一年四季各种购物节的持续轰炸,让人疲惫麻木,对很多人造成了一定的消费疲劳。另一方面,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消费者对商家的营销方式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再加上互联网的便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货比三家”,买到最好的。但是,要真正实现普遍的理性消费,不仅要净化消费环境,加强对商家的监管,促进商家诚信守法经营,还要看清套路,消除购物的盲从心态,转变消费观念,杜绝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随时做一个有智商的网上理性消费者。(赵清源)
标题:(要闻)囤货又后悔 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