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福建首位状元——徐寅
本篇文章1381字,读完约3分钟
徐夤,全唐诗徐夤,字赵萌,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延寿村人。他的祖先为了避免安史之乱,举家南下莆田。徐夤出生时家境贫寒,他的诗中写道:年数僧债,姓载国恩。他难得好学。他年轻时读过欧阳詹、林藻、林云等人的诗,在汉江黄翔遇到了黄璞和黄桃两兄弟。在仕途之前,他走遍了福建的名山大川,接触了下层民众,了解他们的疾苦。所以他早年写了很多诗,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同情人民疾苦的,有才华横溢的,有享受诗名的。
长大后精通经学,尤其擅长骈文。他的《人生几何赋》当时被人抄,长安的纸价高了三天。早年《斩蛇剑》《鱼钩水》广泛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在那里人们以金书为屏障。然而,他多次中了进士,并在唐甘宁元年(894年)中了进士,当时他的庙宇是白色的。当时唐朝已经进入末年,中央权力削弱,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徐夤关心国家大事,他写了一首诗《费明》:不要担心讨厌画家,皇帝的家人对此无能为力。香魂若升明月,亦应夜夜随汉官。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忧国忧民、希望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心态。梁开平元年(907年),他再次尝试做学问,获得福建历史一等奖。因为梁太祖要他重写《人生几何赋》中的“三皇五帝”一句,回答说我宁愿没有官,赋也改不了,梁太祖取消了状元,回到了南方。
福建当时执政的是福建王。他欣赏徐夤的正直和渊博的知识,邀请他讨论治理福建的大事,付钱让他入幕,并给他的秘书省正字法。徐夤提出了省钱和放松人民的政策。他协助王修复长乐海堤,修建十座斗门,能在旱涝保收中蓄水,灌溉良田1000亩,大有丰收,安定民心。此后,巴敏之地一直在积极修建水利工程,张泉和全荃的仓库也很繁荣。
徐夤身处乱世,痛恨黑暗的官场,所以她有回家的心。回到莆田延寿村后,隐居延寿溪旁。他时而游山玩水,时而去后溪划船钓鱼,过着悠闲的生活,写了很多诗。比如《连题》:傅长安出了个大名,剪蛇的工作和乐天竞争。回到延寿溪,一天到晚没人问。而“幽幽Xi”:光航千峰万水,水通云山四通八达。天气晴朗时,彩霞是红色的,而在晚些时候,河树是绿色的。青波余浪泉是槛,松门寺在桥对面。明月渔舟浦源,山雪浪随潮暗。
延寿村位于九华山脚下。它蜿蜒穿过青山绿水的河流。徐夤萌生了建图书馆的想法,这样莆仙的学生就可以有一个好去处。于是,我们倾其所有,在延寿桥南侧建了一家书店。书店建成后,我们写了延寿万卷书店的牌匾,藏书一万册。书店不仅借书给学生看,还定期举办讲座。书店成为书院的前身,赢得了公户山下千粟的美誉,延长了历史上桥头千书的寿命。由此可见,徐夤在莆仙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夤逝世,葬在长泰北的神山。他的后代孙旭多也是熙宁九年(1076年)考中一中的,宋神宗和他的兄弟徐锐也是进士。当时在仙游风亭的伊雪也获得了武术冠军,宋神宗满心欢喜,赞道:文武一方得天下,天下英雄入枢纽。
在唐代福建文坛,徐夤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徐夤也占有一席之地。《全唐诗》收录其诗262首;《全盛唐赋》收录了他的27首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其赋句的雕凿,不符合当时节目的标准,而是刻意练习,经常展示其句。又收《许正子诗赋》二卷,收诗8首,368首;他还著有《钓鱼石文集》、《探龙集》、《鸭道瑶姬》等书。他的诗被誉为“锦绣堆”,这说明徐夤在赋体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唐代莆田文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志平)
标题:(文化)福建首位状元——徐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九头十八巷”
下一篇:(文化)宋代刑部尚书郑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