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郑樵的“山珍海味”
本篇文章829字,读完约2分钟
郑樵的“山珍海味”来源于传说中的“先生”接待了大学者朱·的来访,可见他隐居山林,处境极为尴尬 史籍:宣和二年(1120年),宋代大历史学家郑樵和他的堂弟郑厚在莆田新县甲匡山建了几间茅舍,成为南丰书店,又叫甲匡草堂,在那里讲学、著书。 他决心“把世界的书定为一本书”,经过30年的不断写作,他最终会工作。 他的代表作《同治》200卷,500多万字,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史学界称他的《通志》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通史传记 宋诗人陆游称他“善知,诚而善之。” 明代历史学家黄称赞他“博学多才” 近代史学大师梁启超曾称赞“历史世界有郑樵,若光如彗星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强调,《通志》有“很多科学内容,应该得到承认”,并肯定了它的世界性影响 结果不易得。郑樵的《金笳最后一稿》曾记:“虽穷极穷,寸阴不废”,“风在晨雪,笔无穷,厨无烟火,不可记。” 说明山高路远,野兽出没,生活不便,条件确实艰苦 【/h/】然而,由于它的著名的声誉,当朱,一个伟大的学者,去泉州,并通过莆田,他专门爬山访问 那时,郑樵自己的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有什么好东西招待贵宾?据说,郑樵必须带着“白姜、红薯和白盐”去吃饭。他脸红了,说:“这些都是土特产。” 朱不愧为大理学家。脑子一转,立马清了口:“白姜红薯是山珍海味,白盐是海鲜,山珍海味全!”据说主人和客人脸上都有笑容。他们边吃边聊,吃辣醋(意思是吃得津津有味)。因此,先生用“山珍海味”宴请大文人朱的故事便传开了。 【/h/】朱被隐居山林写书的精神深深打动。他写了以下几个问题:“力学三十年不下山,测量包含世界;五百部作品匮乏,招魂术贯穿古今 这个联想之后,写在甲匡草堂,以示对高贤德行的尊重。 【/h/】上世纪末,经过当时莆田市市长吴建华的大力支持规划,将古嘉旷草堂改造成“郑樵纪念馆”,并进行修缮,其门口悬挂的“同治一修为天下重,青山万古存人名”等对联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郑樵历史功绩的肯定和悼念
标题:(文化)郑樵的“山珍海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蔡襄和龚茂良的劲头
下一篇:(文化)刘克庄与南宋状元吴叔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