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要闻)未满18个月 饿了么“吃下”百度外卖

(要闻)未满18个月 饿了么“吃下”百度外卖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8 08:57:01 阅读:

本篇文章1374字,读完约3分钟

阿里巴巴加快整合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去年8月收购的“百度外卖”品牌成为历史。10月15日,新京报记者查询了几家应用商店,发现百度外卖已正式更名为“饿了么星评选”,采用五角星新标识。页面显示“饿了么选星”是饿了么的高端外卖和生活服务平台。

饥饿意味着高端外卖

昨天,饿了么相关市场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选星”,这是一次新的战略升级。根据饿了么的说法,“星璇”是饿了么YEATION业务和食品的高端外卖和生活服务平台,坚持用户体验至上。

饿了么首席执行官王乐妍表示,在过去的半年里,饿了么已经完全融入了阿里新的零售生态系统,在会员制度和生活场景入口、供应链、saas、数字营销、资金支持、蜂鸟分销等消费者福利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王乐妍说,到2020年,中国的外卖消费将从3050亿元增加到8720亿元。同时,他认为整个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空.还有很大的进步阿里愿意增加这方面的投资。

百度外卖一直被视为定位高端市场。饿了么前首席执行官张告诉媒体,百度外卖在高端外卖市场积累了优质用户和商家资源。

10月12日,在百度外卖宣布更名的前三天,阿里巴巴正式成立了一家本土的生活服务公司,由饿了么和口碑合并而成。王乐妍是新公司的总裁,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樊迟将继续负责口碑并向王乐妍汇报。

易观国际分析师杨旭告诉记者,百度外卖更名意味着将不再运营所谓的“双品牌战略”,品牌整合将如饥似渴。“如果你饿了,你会和口碑进一步融合。新公司独立后,融资应该马上跟上。其定位是城市生活服务,贯穿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和三公里生活服务生态建设”。

“百度外卖”这个品牌用了不到18个月

2017年8月,饿了么正式以实际总价8亿美元收购百度外卖。其中,2亿美元为现金,3亿美元为饿了么股发行,交易完成后百度将占饿了么股的5%。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有限公司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根据易观国际数据,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占50.6%,美团外卖占41.8%。根据美团外卖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腾讯是美团最大股东,占20.14%。

(要闻)未满18个月 饿了么“吃下”百度外卖

资本运营结束后,市场上不断传出“百度外卖”将更名的消息。2018年初,百度外卖开始在部分城市取消渠道经理的职位。当时饿的时候,回应是品牌名保留18个月,以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之后,百度外卖董事长龚振兵通过朋友圈宣布辞职。cto耿、副总裁等核心成员也相继离开。

收购完成才14个月左右,百度外卖宣布更名。一些地区代理商告诉记者,由于前期投资较大,他们仍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

该机构表示,百度9月份的外卖日不到10天

根据最新数据,百度外卖的市场规模已经缩小了好几倍,阿里巴巴也在饿肚子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百度外卖日常用户很难比得上饿和美团外卖。根据questmobile今年9月监测的三个应用的日用户数据,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800万到1000万的日常生活范围内,而百度外卖不到100万的日常生活。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在2017年8月、2018年2月和2018年8月的用户符合率分别为10.2%、8.6%和4.5%。

此外,极光大数据显示,2018年9月,5.97%的饥饿用户安装了百度外卖,44.75%的百度外卖用户安装了饥饿。此统计结果仅包含独立的应用数据,不包含从其他平台导入的数据。

标题:(要闻)未满18个月 饿了么“吃下”百度外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