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城厢区统筹推进农村污水设施和污水治理新模式建设
东西窄南北长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正在遭受“攻击”: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试图东移,而东部煤矿的经济诱惑总是想向西延伸。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似乎处于危险之中。
7月20日,第五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研讨会在阿鲁旗召开。农业历史、农牧业、生态学、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很多。当他们参观科尔沁草原时表达了他们的感受: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
谈到科尔沁草原,阿鲁旗副旗长裴焕斌颇为自豪:这里巍峨的群山、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河流,满足了游牧制度的要求。森林和山脉不仅为游牧民提供了制作生产和生活用具(如乐乐车、蒙古包和马鞍)的优质木材,还为游牧民在冬、春、夏、秋从北向南迁徙划定了自然边界,有效地阻止了西伯利亚寒流的推进。特别是大兴安岭北坡的草原还没有承包到户,所以牧民仍然可以把牲畜从山的南边赶到这里进行游牧生产。“它已成为中国仅存的重要遗产,保存了蒙古人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
自清末鼓励移民开垦边疆以来,农业生产逐渐从西南进入科尔沁草原,东部7亿吨地下煤矿一直吸引着全国贫困县。幸运的是,阿鲁旗宣布了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这是2014年被确认为唯一的游牧文化遗产类型。
在专家的眼里,科尔沁草原绝不是一个养活牧民、牛羊的简单草原,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姚玉龙指出,科尔沁蒙古族以水和草为生的行为不能单方面理解为自由放牧。他们根据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季节性气候条件和草原资源禀赋选择了游牧生活。这是具有丰富知识内涵的适应性管理。
蒙古游牧民族选择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少取自然,不浪费自然。可以说,科尔沁游牧民族是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他们视草原、河流和山脉为父母,心中充满了爱和钦佩;把牛、羊、马作为他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终身伴侣;他们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既保持了古代游牧文明,又保护了当时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这种游牧生产方式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对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研究员曹兴穗在研讨会上说,化学肥料和杀虫剂使得农业在经历了300年的工业社会后难以持续发展。古人在几千年的农牧业生产中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粮农组织一直倡导挖掘和继承农业和畜牧业的优良传统。
科尔沁草原的游牧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活的生态教科书。(记者李大庆)
编者:张嘉诚
标题:(本地)城厢区统筹推进农村污水设施和污水治理新模式建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