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短停快走』成效显 我市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堵治乱』
国家森林草原局发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最新结果显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为66.80%,森林面积为1.21亿亩,森林蓄积量为7.29亿立方米。至此,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位,“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
这是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实践“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推进生态省建设,令人满意的绿色答案。
福建的山是绿色的,福建的水是广阔的。绿色一直是福建最美的底色。站在新的时代,福建林业将重新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福建林业系统积极融入新福建建设的三大大局,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赶超战略,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绿化美化、资源保护和产业升级四大重点任务,努力开创林业生态价值高、林业产业质量高、林农福利高的“三高林业”新时代。
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生态美和人民财富”
福建是我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林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多年来,福建以“明晰产权、放开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奋斗,坚持不懈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国家林业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成为国家林业改革的标杆。
“201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四个推进林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为福建省深化林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省林业局林改司负责人表示,福建正在大力培育新的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与林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促进林业规模经营的实现。目前,该省已经建立了5200多个新的林业商业实体,如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股票)林场。
林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福建全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福林贷款”、“惠林卡”等普惠林农金融产品。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近95亿元。顺昌县探索建立“森林生态银行”,开辟了资源转化资本的渠道;全省森林综合保险覆盖率超过80%,推动建立了47个林权收购储备机构,有效化解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福建省率先在全国重点生态点开展商品林的赎回等改革试点,对现有重点生态点限制采伐的商品林采取赎回、租赁、改造和更新的方式,打破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实现“绿色社会、林农受益”。自2016年以来,该省已完成了27.2万亩的改革试验区。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福建将着力推进“三个创新”——创新重点生态位商品林的更新机制,优先更新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位的过熟商品林;创新集体林业规模经营机制,加快培育数量更多、规模更大、跨行政区域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沙县股权共享、经营管理、资金共享、利润共享的合作经营模式;创新林业发展金融支持机制,引进更多新的林业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林权收购储备机构的作用,有效防控林业金融风险,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张”。
与此同时,福建也加大了在其他领域推进林业改革和发展的力度。
近日,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省级验收正式完成。最新的全国报告显示,福建省的改革完成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为100%,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经过三年多的攻坚,福建国有林场数量已从改革前的235个整合到129个,精简率达到45%;全省国有林场省级财政支出由改革前的950万元增加到1亿元,是原来的10倍;国有林场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职工福利保障得到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系统正式启动。2018年,省林业局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加快系统试点工作;同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至此,管理体制、财务制度、法规和立法等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体系初步形成。
2016年12月22日,福建林业碳汇在福建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顺昌等20个县(林场)被纳入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已申报林业碳汇项目28个,总面积161.7万亩,碳汇能力446.7万吨,其中已销售141.19万吨,营业额2074.44万元。
绿化美化创造生态环境“高价值”
“我们坚持把推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质量作为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努力’要求,努力创造‘高价值’的生态环境。”省林业厅造林处负责人表示,福建省虽然长期以来一直是一名优秀的生态学生,但仍在绿色道路上奋进,不断取得突破,坚持把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
近年来,福建省统筹推进山区、农村、沿海地区的绿化美化,认真落实“三个务必”,大力推进房前屋后、村旁、房旁、路旁、水边绿化,不断扩大造林面积,以“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资源、增加效益”为核心的greening/きだ,将加大珍贵阔叶树种造林力度,建设森林生态景观带, 林分恢复与改造,不断优化林种结构,促进不同树种、针阔混交林和不同年龄层混交林的形成。 围绕沿海防护林带的建成和增厚,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列为民营企业的实践项目,积极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林、互花米草和红树林建设,努力建设沿海绿色生态屏障,提高防风、防潮、防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据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省共完成造林710.6万亩,其中“三带一区”建设242.1万亩,重点是沿海主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和重点生态位林的恢复和造林,村庄绿化21.3万亩,农村生态景观林2.4万亩。
福建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的同时,突出加强森林科学管理。
福建坚持自然恢复优先的原则,准确提高森林质量,大力实施森林经营工程,加快封山育林,抚育重点水土流失区的中幼林和新建幼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2014年以来,全省完成森林抚育1297.7万亩,封山育林1052.9万亩。截至目前,全省已成功建成厦门、漳州、龙岩、泉州、福州、三明、莆田等7个“国家森林城市”,62个省级森林城市(县)。
鼓声和催促,福建的绿色事业继续。
全面实施“三十万”绿化美化工程。到2022年,“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宜居工程将建成100个森林城市(含城镇),创建1000个森林村;“百园千路”生态产品共享工程将升级改造100个森林公园,通过“一景一走”建设1000公里森林小径;“百区千带”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将建设100个100多万亩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建设15万多亩沿江、沿江、沿江、沿海、环城“三边一环”森林质量提升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和保健的新场所,让人们更好地分享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提高他们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护资源,坚持八闽绿色生态背景
要创造生态环境的“高价值”,就必须种植绿色植物,创造增值,保护绿色,坚持生态底线。福建不遗余力地保护生态资源。
林业法治建设继续推进。自2014年以来,福建先后颁布了《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福建省生态公益林条例》、《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和《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4部政府规章。通过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林业法治理念已经进入人们的脑海。
森林资源保护机制体系不断完善。
“通过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林地所有权等三个约束性指标分解并分配到各区市和平潭综合试验区。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评估。流域生态补偿和财政生态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省林业厅林业局资源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为了有效解决经济建设对森林的巨大需求、林地指标不足和林地维护之间的矛盾,福建省还在2014年率先开展了林地占用与补偿平衡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省试点单位已确认新增林地面积245,600亩。
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关键生态位是关键。
建立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采伐,建立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省森林资源管理站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建天然林的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高。同时,福建还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海洋公园等重要自然保护区的监管能力建设,提高资源监管信息化水平,实现林业“一张图”、“一套资源”、“一体化管理”。
森林病虫害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五年来,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442.9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9.04%,年成灾率控制在1‰以下。自2014年以来,福建已经根除了7个松材线虫病疫区,消灭了33.02万亩疫区,到2018年底,疫区从22.68万亩减少到10.92万亩。
森林防火的效果日益显著。
福建省对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2014年至2018年,与2009年至2013年相比,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了69.2%,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了82.6%。
林业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福建坚持正常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涉林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如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的“春耕行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清网行动”、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的专项执法,不断加大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省林业行政违法案件数量持续下降。
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目前,福建木本植物和脊椎动物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特别是以“世界生物学之窗”著称的“双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典型、最大、保存最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产业升级,开辟绿色惠民之路
对于59岁的武平县程响镇云志村居民邱光福来说,2018年是丰收的一年。他在村里创办的“森林家庭”年收入近20万元。
云志村曾是全县最穷的山村之一,被称为“山高林密,单身汉多,但有些女人不嫁云志村”。但现在,这个位于武平最高峰亮叶山南麓的小村庄,分布着32个森林家庭和近350名员工,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富裕村”。
早在2006年,福建省林业厅就提出了在山川秀美的地方培育新型林农的构想,并提供了建设、标准制定、资金支持、引导带动等配套政策。很快,森林家族成长为巴敏森林旅游的主导产品。目前,全省森林家庭数量已超过600户。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放开,福建省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大多数林农在经营用材林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竹业、森林经济和森林旅游等民生产业,促进了创业。致富奔小康。”省林业局产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5904亿元,比2013年增长63.5%。
经过多年发展,福建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林业产业继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产业规模效益明显,产业竞争力增强。其中,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三大产业已成为福建林业的三大增长极。2017年,全省森林和竹产业总产值达到3334亿元,其中竹产业总产值达到606亿元,居全国首位;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28.1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42.5亿元;重点发展森林游憩、休闲、探险、体验、保健等森林旅游产品,全省森林游客达到6205万人。
福建以科技兴林,为现代林业的优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2年以来,共实施省级以上林业科技项目433个,颁布了46个省级和地方林业标准,这是科技兴林的新途径。福建还将建设一批技术含量较高、质量一流的科技示范基地,如良种繁育、大直径木材培育、木竹花卉加工利用等。在林下经济、森林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苗产业化、无人机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为了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福建提出了“三千亿”产业升级行动,如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到2020年,三大产业的年产值将分别达到4000亿元、1000亿元和1500亿元。
福建将继续推进林业产业升级,积极融入农村振兴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发展林业各项功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在林业产业。特别是要做好以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下经济为重点的第一产业,加强以林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做好以森林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促进林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促进林业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编辑:计然
标题:(本地)『短停快走』成效显 我市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堵治乱』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