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跨省异地就医手机可备案
本篇文章2552字,读完约6分钟
只有当我们真正承担起道德责任并对自然做出道德承诺时,自然才不会成为人类道德的空净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行为,为解决生态和环境危机做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千年规划,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当今,人类文明的最新、最高形式——生态文明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领导者。
人与自然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生命共同体
任何文明的核心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史前文明中,自然作为人类的对立面,显得神秘而可怕。农业文明是以自然为中心,适应自然,有限利用自然的黄土地文明;在工业文明时期,人们以人为中心,通过工具理性发展和改造自然。生态文明时代的“新”与“高”旨在界定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源于人类对工业文明的痛苦反思。300多年的工业文明不仅创造和积累了物质财富,而且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危机的深层根源。它轻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自然对人类只有工具价值,人对自然有绝对的优越性。事实上,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只强调人的自由和权利是无法解决的,在生态危机中,现代道德价值观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肯定了自然作为生命体的内在价值。“视生态环境如生命”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态度。生命共同体的提出要求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博弈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厘清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因此人类的道德视野必须扩大到自然,承认自然的道德地位,厘清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是人类作为最高生命物种应该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只有当我们真正承担起道德责任并对自然做出道德承诺时,自然才不会成为人类道德的空净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行为,为解决生态和环境危机做出贡献。
将道德关系从人延伸到人,从人延伸到社会,从人延伸到自然,是生态文明时代道德关注范围最根本的拓展。这种根本性的拓展必然要求道德教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教育体系,并将生态环境素养作为个体道德境界的新试金石。
青年学生不仅是当前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未来创建生态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现在,也关系到未来。当前,学校教育应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引》,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需要从重塑整体价值的角度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德育。通过教材的实施,他们可以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尊重、关心和遵守自然规律,激发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培养他们对生态问题的道德判断,使他们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生态文明时代的德育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
中华民族历来尊重和热爱自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悠久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积淀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态的深层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中国数千年的道德教育的许多宝贵经验来自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价值观。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的道德判断。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同源,相互依存,是和谐共存的统一。俗话说,“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同在”,一个仁者必须“天地万物合一”,“万物环绕”,才能“道尽天下”。把自然作为一个生命体,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能够“扶助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之”;以人与自然为生命共同体,人类可以用精神来呵护自然。有了精神关怀,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从物质层面上得到改善,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产生情感共鸣,体验自然的真正美。自然的情感寄托和审美体验使人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最大期待。
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生命价值观。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尊重每一个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体现了生命平等的传统理念。“一个绅士也是一个野兽,看到他的生活,不能忍受看到他的死亡;闻闻它的声音,不忍心吃它的肉。这是孟子难以忍受的,”扫地可能会伤害蚂蚁的生命,珍惜飞蛾罩灯”,这是佛教不杀生的思想劝你不要用树枝打鸟,儿子们在鸟巢里看着他们的母亲”,这是诗人把人类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传统的生态文化并不否认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但人类必须适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果你不在山林里爬斧头,你会变成植物。”“如果你不进入网里,你将长成一条鱼和一只乌龟。当人们获得资源时,他们必须“鱼而不是轮廓,永远不要在晚上拍摄”,并尊重自然生命的自我修复。此外,人类应该注意代际公平,不应该“竭尽全力捕鱼”。只有控制自己的欲望,人类才能避免自然的报复。”最大的诅咒在于不满,最大的责备在于渴望,所以知足常乐。“。传统生态文化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对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和对代际公平的关注,应该是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情景交融”。现实世界是道德教育的最佳场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春末三月,孔子带着弟子们在泗水河畔领略大自然的美景,畅谈人生理想。朱指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他发现了自然与人的共性,从而爱上了自然:“智者达理,周而复始,有水之类的东西”;“仁者安于正义,而不动,有一座山之类的东西”。“天是健康的,君子自强不息”,“天地之大美不言而喻”,等等。都是通过观察自然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人生感悟。传统生态文化重视人们对自然的洞察,强调“情”与“景”的交融,提倡通过触摸和感受自然来触动人们的心灵。
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活的建构。当前,生态道德教育应提供接触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从而构建尊重自然、珍惜自然的道德品质,践行生态行为,过上生态生活。作为一种先进的心理素质,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一直难以评价,生态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将真实的自然场景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生态实践能力,从而评价和判断显性和可观察的生态行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边肖:刘霞郝志军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和中国教育科学院)
编辑:计然
标题:(本地)跨省异地就医手机可备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本地)现场体验“智慧工地”
下一篇:(本地)夜探“动车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