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安徽天长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5公里
打开山西省的地形图,整个地图覆盖着标示水系的绿线,形成一个覆盖全省的网络,即山西大水网络工程系统。7年过去了,承载着山西人民殷切希望的大水网络工程,最近全面进入了最后阶段。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山西省虽然守卫着黄河,但人均水资源却在全国垫底。2011年4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启动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大水网建设。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成千上万的工程建设者努力工作。“两纵十横六河,纵贯南北,东西交叉,多源互补,调丰调枯”的大水网正在三晋大地上编织。它流经山西六大流域、11个中心城市和92个县(市、区),供水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
尽一切努力建立一个大的水网络
山西的优势在于煤炭,而山西的劣势在于水。缺水一直是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多年来,山西一直在与水资源短缺作斗争。“十一五”期间,山西实施了发展水利战略,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程。大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供水体系,山西水源基本实现了从“短板约束型”到“基本保障型”的转变。
“但是,全省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布局不相匹配。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相互叠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严峻的缺水考验。”山西省水利厅厅长常淑明指着“大水网”规划图说,如何把“十一五”期间经过努力蓄、堵、提的水库水和黄河水送到全省最缺水、最需要的地方,已成为山西水利和水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大型水网的建设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将储存的水和黄河干流的水分配到需要用水的地区;第二,河流和水库连接后,各地区,特别是城市和经济中心,特别是在严重干旱年份的用水保证率将得到提高。
据水利专家介绍,该工程战线长,隧道多,沿线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山西是全省第一个建设大型水网的国家。它既没有模型参考,也没有典型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你没有经验可循,那就自己去探索;如果技术问题成为障碍,它们将一个接一个地被克服。针对中原引黄工程的规划,山西省水利厅提出改变黄河沿岸各县小规模取水方式,采用集中取水、集中供水的方式从北方取水,大大降低了取水扬程和工程线路长度,有利于工程的长期运行和效益最大化。在其他骨干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都是集思广益,选出最佳方案。许多学者和业内专家称赞山西大水网规划为最佳工程设计方案,符合本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
山西省水利厅成立工程重大技术问题研究小组,派设计师出国考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大水网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隧道开挖采用先进的双盾构全断面岩石掘进机。
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大型水网建设的三个关键点。山西省水利厅提出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实行招投标制,吸引30多支具有一流资质的优秀施工队伍参与大水网建设,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制定发布了30多项大型水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逐项细化了工程建设任务。
在山西大水网骨干工程之一的保德县桥头渡槽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三座依山傍水修建的桥墩,一线施工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桥渡槽的高度超过70米,是全省最高的。输水管道直接连接着横跨两座山的隧道,黄河水将像高速铁路一样流经隧道和半个空。”中央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管理处处长赵说。
"引黄河润吕梁山."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张成军介绍说,挖隧道、筑渡槽、筑干墙、建水源泵站,形象地打开了一条从黄河到吕梁山的高速“水道”。该项目在宝德县将黄河水泵提升至200米高度后,利用吕梁山北高南低的地形,顺385公里的引水隧洞而下,为沿线山区320万人和700多万亩耕地供水。 可满足项目沿线与山西中部相对应的兴县循环工业园、临县三交工业园、利柳中能源重化工基地、汾阳孝义新循环工业园等一批大型项目的用水需求
“目前,大水网的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以山西省南北两条天然河流为主线,以十大骨干供水系统为骨架,连接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条主要河流和各条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两条纵、十条横”相连,覆盖全省。常淑明说道。
恢复整个流域的大生态
山西在大水网建设中紧紧遵循“以生态兴水”的战略,即在建设大水网的同时,也修复大生态。
依托大水网建设,2017年6月17日,山西省开始实施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苏水河、大庆河生态修复与补水工程。记者在桑干河看到,汹涌的黄河水从山西大水网的第一条水平线——万家寨引黄北干线一号隧洞开始,流经七里河、朔州市和太平窑水库,然后流入桑干河,再流入京津冀下游的永定河。黄河和永定河实现了“手拉手”,这是山西省首次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在此次桑干河生态补水中,除了保证沿河工农业用水外,多余的水将进入侧田水库维持永定河生态基流。实施桑干河生态补水,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拓展京津冀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桑干河生态补水只是山西大水网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位于山西晋祠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长期严重的地下水超采和煤炭开采损失,晋祠泉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难老泉被切断。近年来,在用水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作用下,晋祠泉域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它的流域覆盖了山西的9个城市和51个县。近年来,由于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为污染的破坏,汾河的水量急剧下降,出现了“河中无水,但水全被污染”的局面。汾河流域在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充分供应汾河水,山西大水网实施了五大工程。由禹门口提水、合川分水、万家寨引黄南干线、中央引黄、东山供水组成的“五水分水”,形成了五水分流、水网互助的格局,为汾河注入了新的“血液”。
记者了解到,这五大工程年最大供水能力达到12.3亿立方米,为汾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供水保障。如今,汾河已经建成了一大片湿地,水质日益改善,鱼和鸟不断在这里栖息。汾河“水清、岸绿、河平、景美”的自然生态格局正在逐步恢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恢复与保护目标已初步实现。
2017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坝主体土建工程竣工,蓄水运行开始。汾河干流形成了82.2公里、1737万立方米、16.17平方公里的水面,通过向堤外湿地补水,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几年后,渭河两岸将会分布大大小小的湿地湖泊。”山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建中说。
通过在汾河干流堤防上修建进出水口,使干流和湿地蓄水区相互连接,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和利用。一方面,堤外湿地的建设补充了地下水,改善了周围环境;另一方面,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等绿色产业可以结合当地条件发展。
惠生释放高效率
青山和青山是金山银山。山西大水网建设即将完成,释放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农业灌溉称之为“生命之水”,企业称之为“发展之水”,三金称之为“生态之水”,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可持续的生态效益。会泽省的人民。
“有了黄河水,农作物产量可以翻一番,村里的工业发展有了希望。”临汾市汾西县朱桢镇北张村村民李的话,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也表达了当地人民对水的渴望。
汾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省严重缺水县之一。挖一口井至少需要1000米,花费超过120万元。当地农民种植的每亩小麦只有100多公斤,这完全取决于天气。中央引黄工程通过汾西,这让当地人民非常高兴。
记者了解到,汾河和沁河是山西的两条主要河流,两者之间有山有水,分属两个流域。沁河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深山,长期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合川引水工程建成后,沁水河汇入水资源短缺的汾河,下游多个水库通过连接工程连接,形成“长蔓瓜”式供水系统,共同滋润了临汾盆地。合川引水工程是山西大水网第七水平线上唯一一个已完成的工程。大水网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批河水库互联工程,如合川水利枢纽和草峪岭隧道,以贯穿全省的整个供水脉络。
张建中介绍说,中部引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调水6.02亿立方米。该项目贯穿忻州、吕梁、晋中、临汾等17个县,占地20300平方公里,人口320万,耕地700多万亩。作为受益地区,吕梁贫困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灌溉面积可增加150万亩;东山供水工程,农业受益面积可达42.6万亩;小浪底引黄工程可保证运城市5个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恢复灌溉面积60多万亩。
2016年9月,75公里长的新安泉供水工程干线被淹,实现了对潞安集团和鲁宝集团的供水,是第一个发挥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效益的项目。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颜强表示:“作为山西大水网的第一个工业用水户,我们提前享受到了大水网带来的实惠。目前,我们的日用水量已达到2万立方米,大水网稳定充足的供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鲁宝集团副总裁韩智慧表示:“鲁宝集团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己内酰胺项目前期急需水源保护。新安泉供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我们生产用水紧张的局面,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目前,新安泉供水工程已与天津集团、六安焦煤等十多家企业签署了供水意向,并与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七个片区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我们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立现代经济制度,把水利放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的首位。山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水资源支撑。加强水资源支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井,激发水的活力,是山西治水和发展水的总目标。山西应从系统工程和全局的角度寻找治水的新途径,实现全省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水利生态文明体系,谋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陕西省副省长陈永奇说。(记者刘存瑞·魏亮)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标题:【时讯】安徽天长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5公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