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讯)云冈石窟 迈出“行走”世界第一步
本篇文章1908字,读完约5分钟
日前,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洞”1: 1复制品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揭幕,并开通线下和线上参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移动3d打印复制洞穴。
依托高精度数字技术和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杭州迈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三维复制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部。它从东向西延伸约1公里。主洞45个,大小龛252个,石像5.9万余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洞穴群之一,有1500多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现存45个主要洞穴中,第12洞又称“音乐洞”,发掘于公元5世纪,深14米,宽11米,高9米。岩壁上雕刻着丰富的天宫和中外乐器的图像。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在中国乐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让这个不可移动的文物“行走”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去观察和品味?
自2016年8月起,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与云冈石窟研究所合作,采集12号窟的高保真三维数字数据。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超对合作团队表示殷切希望:“让云冈石窟走出去,是我们多年来的心愿。一定要做好工作,对文物负责。”
经过多次实验,合作团队最终决定采用浙大开发的一套解决方案:3D扫描+3D打印。
三个月后,该团队用52台3D激光扫描了云冈石窟第12窟,拍摄了55680张照片。经过摄影测量计算和人工交互式三维处理,成功建立了第12洞高保真彩色三维模型。
20台超大型工业级3d打印机持续运行24小时后,耗时约13个月,110个模块全部打印完毕。在类型标准上,这个巨大体积的三维重建项目误差小于2mm。
组装“石窟”
石窟不是一天建成的。
1500年前,假设每天有30名北魏工匠参与这个项目,他们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开山、开洞、造像,最终完成了云冈12号洞的修建。
1500年后的今天,人们如何重建一个云冈石窟?
2020年初,浙江大学云冈石窟第12窟5名工人仅用15天就完成了施工。
科学家团队将云冈洞12的复制版本(长、宽、高约14×12×8.3米)分成110个组装模块,每个模块长、宽约2×2米,重约50-70公斤,然后在展厅进行组装。
听起来建筑创意和积木玩具没什么区别。
“玩具”已经在展厅外的露天空厅等候:1月5日,八个12米长的标准集装箱被送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三天后,展厅准备就绪,作者有幸见证了这个“大变形”的全过程——
与1500年前的北魏石窟不同,石窟的重建是一个“附加工程”:在桁架结构组装后,“12窟”顶部的模块被吊在空的地面上,在空的低层完成组装后,以这种方式,它们被一层一层地组装起来。
在浙大艺术考古博物馆正式组装之前,这个过程中有两次演练。“每个模块都是浮动和提升的,因此组装过程将微调每个模块的位置。”柯美图像(深圳)有限公司负责复制洞穴的印刷和组装。工程师陈少康说,第一次组装是最重要的工作。为了达到组装接头的最佳效果,需要缓慢调整相邻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是非常耗时和耗能的。“第一次组装测试后,会确定相邻模块之间的位置,然后根据留下的痕迹快速组装。”
“化妆”
当云冈石窟第十二窟的复制版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作者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这个石窟的全貌——大同市云冈石窟第十二窟正在进行修缮,多年未对外开放。在浙江大学的复制品云冈石窟第12窟,人们可以走进去,慢慢地观看。
这是一个前廊后房的佛寺洞。前屋外墙是中国寺庙式石洞的屋檐,观众甚至可以触摸到,但五洲山的砂岩不是他们手指所及。为了便于携带和安全起见,3d打印石窟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呈乳白色。
要知道人类的视觉系统是极其敏感的。那么,云冈石窟第十二窟的“砂岩”是怎么骗人的呢?最初,科学家团队在聚合物材料上喷涂了一层特制的云冈砂岩纹理涂层,从而制造出“石头”。
走进去,整个山洞五彩缤纷。
“音乐洞”是云冈石窟中的五花洞之一。“华”指的是保存颜色。现在在原始洞穴中可以看到的颜色源于清代的浓妆——色彩厚重、丰富而明亮的结果。复制洞穴是基于这个历史阶段恢复的颜色,通过人工使用中国画颜料绘制而成。同时着色过程严格还原了石窟雕塑表面现存的肌理、老化痕迹和人为刻画留下的痕迹。
由于手工绘制的自由性,在考古学概念的指导下,在绘制过程中做了一些还原色彩的尝试——比如消除了煤灰沉积造成的原洞穴的暗黑色色调。今天能看到的云冈石窟第12窟整体颜色比实际洞穴更亮。
所有模块在进场组装前都已经“补齐”,复制洞的粉刷面积约为920平方米,由7名专业人员在8个月内完成粉刷。
据悉,杭州首展结束后,这个1: 1再现的“音乐洞穴”也将环游世界。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表示,云冈石窟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瑰宝,“行走的音乐洞穴”将上演一场中国和世界共享的永无止境的音乐会。
标题:(旅讯)云冈石窟 迈出“行走”世界第一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旅讯)良渚古城遗址续写新篇章
下一篇:(旅讯)北京文创市集引领创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