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
本篇文章1069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大数据杀戮、技术黑箱、算法偏差等专业术语正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伦理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此期间,一款ai变脸软件继续刷屏。通过获取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该软件可以用用户的声音代替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剪辑中的死铃。然而,在满足了用户的短期娱乐心理后,软件中设置的灰色条款导致用户担心自己的肖像权和信息安全。同时,软件的变脸行为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上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还有待探讨。这次讨论将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思考。
看现在,借助人工智能,企业给每个用户的喜好和行为大量的数据标签,理解用户甚至超越用户对自己的理解;在社交媒体中,人工智能反复向用户推荐观点相似的内容,逐渐加剧偏见增强;通过海量数据挖掘,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购买同一种商品,有被“杀死”的嫌疑……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带来了技术滥用、信息安全等问题。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智慧大爆炸”带来的工具伦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法律伦理困境。如何保证人工智能的安全合理使用,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法治指引(2019)》从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社会就业、法律责任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策略。这是人工智能行业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自身技术发展安全性的深刻反思。也许,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打破现有的“技术黑箱”,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安全为其技术发展的考量标准,把握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把握市场伦理与技术伦理的统一。
为了实现技术的可用性、可靠性、可知性和可控性,应该在人工智能的商业考虑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明确,使用技术的主体和受益者应该是人本身。要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来弥补行业的不足,就要明确人类的主导地位,让人工智能在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人工智能应该在公平、安全的市场伦理下发展。技术要有伦理界限,技术发展和市场伦理的底线是公平和安全。一方面,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性能符合合理的预期;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应该保证数字网络、个人财产和社会发展的安全。
智能时代的帷幕正在拉开。“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媒体”……不断打破各个行业的发展瓶颈,重塑不同行业的生产模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拓展更多的智慧。只有给人工智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和安全基因,人工智能才能朝着安全、可靠、可控的方向发展。
标题:(要闻)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